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暨华夏国际诗会初选:483号孙加俊

孙加俊
2021-05-15
来源:中华作家网

微信图片_20210514232549.jpg



针心之灸


这是发生在我第一个家乡——祥城张镇张庄一个真实而传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陈唤山。

之所以现在成了口口相传的故事,是因为发生在他家身上太多有趣而充满悬念的事,这些事情串联起来,构成了传奇的故事。我听这个故事,是小时候从姥姥口中。那是一个吃过晚饭的夏夜,姥姥家门前照旧聚集了不少纳凉歇息的乡人,你一句我一句聊着家常。我忘记那夜是什么原因,没能和乡村的小伙伴去玩耍,近而有幸听到了这个故事。

在张庄西南,现在还留存着陈家的大庭院。前几年回乡从那路过,泛黄的朱红色大门上半悬的“妙手仁心”牌匾已被摘去,说是怕砸到在那里玩耍的孩童。而今只剩下门前两只破旧的大石狮,孤独地守护着无人的院落。

陈家是张庄世代的郎中。陈唤山的父亲将毕生寻医问诊的本领传给了年轻的陈唤山。陈唤山心气高,悟性好,十五岁学医,三年掌握了父亲传授的本领,跟着父亲在村里看了几年病。荒年一到,乡人们生计都难饱,别提看病了。之后唤山也没给家里打招呼就突然消失外出谋生了。父亲守望儿子不到,加之荒年不忍看乡人受苦,干脆免费问诊,陈家的名声在那时被积攒起来。

无垠的时间之源冲刷着渺茫的人生长河,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存储。一天陈唤山回来了,留着大背头,脸色光亮黝黑,身形瘦长健硕,背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见人就恭敬地点头微笑。回到家中,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父亲陈实行礼数。

年过花甲的父亲,依旧为乡人问诊看病,陈唤山在旁给父亲帮衬。过了些时日,父亲生寒疾,唤山就替父为乡人看病。后来不只看,还现场诊治。他从带来的长箱子里,拿出些瓶瓶罐罐,又从里面取出卷用褐色麻布包裹严实的物件——银针。纤细黝黑的手指,稳稳地扎在患者身上,再为他们拔上药罐,随后敷上配制的药膏。一段时间后,陈家庭院排起了长长的看病队伍。陈家老爷子退居二线,成了唤山的帮手。

看着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流,父亲告诫唤山,来的都是乡人,医术手段再高明,不可贪得无厌漫天要价,不可因病人身份区分看病顺序,手长必得恶果。陈唤山一直谨记父亲告诫,对父亲说,恩师传授手艺时,已叮嘱清楚,“妙手仁心方为善道,否则不得善终”。

陈唤山每日必去堂屋内室闭门静坐半个时辰,内室也不准他人踏进半步。陈唤山的“神针”名声传遍十里八乡,多少人慕名而来,一时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一日,一辆黑色大众停在陈家门前。下来两个身材高大的青年,不容分说架着陈唤山就上了车。排队看病的人,想拦不敢上前,就听有知道些消息的乡人,低语道:“这车人来了不止一回,请陈医生出诊看病。陈医生答应看,不过要人到陈家来。这不已经是第四回了。”陈唤山大声向院子方向喊着:“没事没事,去去就来,对不住了,相亲们今天先回去吧!”

那天,陈唤山很晚才被送回家。唤山简单给父亲报了平安,就匆匆回到自己房间。房间的灯过了许久许久才关。

自那以后,陈唤山依然照旧为乡人针灸治病,医术依然精湛绝妙。只不过外出问诊的次数一次比一次多,出去治病的时间也一次比一次长,来接的轿车也越来越好。父亲看在眼里,想插嘴劝阻,摇摇头,欲言又止。没过两年,陈家增扩翻新了院落,家里也请了几个帮忙的人,成了张庄乃至张镇首屈一指的人家。

再过两年,来陈家看病的人依旧很多,可大家脸上似乎挂上了难言的苦涩。问诊治病的价格长了,来的次数多了,一次二次多次才能治好病。

没多久,陈家老爷子突然过世了。离世前,他用那双泛青干瘦夹着老年斑的手,死命抓着陈唤山的手,不知道老头哪来的力气,就是紧紧死命地抓着,没交代一句话。那一刻,陈唤山的心仿佛被多个细针一点点来回扎个不停,刺痛难以言说,浑身跟着颤动,身体飘飘荡荡地湮没在妻子孩子的哭泣声中。

他清楚记得第一次被车接诊病的见闻。那是他一生未见过的无法言说的奢华,那些人那么盛气凌人、柳亸莺娇,那些物件让他想拒绝又无法抗拒,最终他做为乡人的自尊完全妥协给眼前的现实。后悔吗,他不知道!无限徜徉的思绪放空良久。他仿佛又明白了些什么。另一只手拳头越攥越紧,一下子竟泪如泉涌,无法控制。

父亲头七过后,唤山歇诊了。到不是因为父亲的刚刚离世,而是因为生病。他的那只针灸的手不知道怎地,先是瘙痒难止,像许多蚊子叮咬了手指不同的地方,抓也不是挠也无用。后来痒的地方出现了小面积溃烂,他害怕起来。去了祥城的医院,医生说是皮疹。治疗一段时间,不起效果。又去了济州城的医院,B超抽血查过敏源,一周一去拿药换药膏,没少吃不少抹,还是不大见起色。本想硬撑着给人针灸,不行,拿起银针手就发抖,扎下去力道始终把握不好。时间长了,来诊治的人越来越少。

不过这一病倒也省心,外面也没有车来接去问诊了。陈唤山平时给自己寻药治病,闲下来他就躺在庭院的躺椅上,闭目养神。有时,想着想着不自觉地就笑了,可笑,看了一辈子病,没能把自己的病看好。时间一长,手慢慢不溃烂了,也不怎么痒了,可针是怎么也拿不起来了。

四十多岁的人,也不能总闲着,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他想把恩师传授的手艺传下去,再把家搬到祥城去谋些其他营生。

知道陈唤山要收徒弟,前前后后来了许多附近想跟着学的乡人。陈唤山从中挑选了七八个中意的做为候选。他把这些人召集到堂屋内门,让这些人闭上眼睛围坐一团,还特意叮嘱他们无论听到什么闻到什么都不能轻易睁开眼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同时,让他们专注精神力,听懂最多领悟深刻者,就可以成为传承弟子,学习“神针”手艺。

众人纷纷紧闭双眼,信誓旦旦,一脸庄重。陈唤山小心请出内门供案上盖着红布的神秘物,轻轻放在众人中间。自己也闭上眼睛,跪在一旁。不一时,众人就听得耳畔传来喃喃细语。众人侧耳倾听,徜徉其间。再过不多时,又有沁人馨香飘入鼻腔。时间一长,一人偷偷眯眼装闭,从眼缝向声音传来处瞟去,只听“啊”的一声,那人弹身而起,抱头仓皇逃出内门。其余几人惊得也想要看个究竟,结果几人四散而逃。据说到现在几人中仍有不能说出一句话来,整日疯疯癫癫的。

内门外,不知情的小儿子陈友然,好奇地望着从内门逃出的乡人,探头朝内门望去,此时见父亲无奈地摇着头恭敬地起身把盖着红布的物件请起。

过了不久,陈家人就从张庄悄无声息地搬走了,杳无消息。陈家发生的事,也被乡人传来道去,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说与外乡人的传奇,成了教育孩子的故事。其间的真真假假,个中缘由已不显重要。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作者简介:孙加俊,山东邹城人,邹城作家协会会员,中学教师。平时喜欢读书、写字,在一些报纸上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作品。希望通过平实质朴的字句,记录生活感悟,放飞思维空间,构建“纯文学”境界,让文字具有力量性、净化性、传导性。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征稿

暨2021华夏国际诗会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示中外诗歌散文新成就,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现和培养当代文学新星加强全国文坛交流,应广大读者作者强烈要求,现举办“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赛暨华夏国际诗会”。


主办单位: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奖赛组委会

         中华作家网、中华作家联盟、世纪新诗典

征稿范围:海内外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的作家、诗人
嘉宾评委会:由驻京作家、诗人、评论家、全国报刊主编、门户网总编、全国文学组织专家领导等构成,每届评委会名单和获奖名单均在颁奖典礼现场公布。
征稿截止至2021年7月10日
宣传支持:中国网、央视网、人民网、CCTV10探索与发现栏目、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千龙网、东方网、华龙网、南方网、东北新闻网等百余家媒体电台

征稿内容:
情境高雅、立意新颖、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诗、散文诗、诗词曲赋、散文。题材、风格、作品要求原创首发,作者文责自负。
1、诗词曲赋类限3首,散文诗限3章每章1000字以内
2、散文类:限1篇3000字以内
3、图书类:在国内省级以上出版社正规出版的图书,评选完毕获奖图书将返还作者。
4、评论类:限1篇5000字以内。
5、每人只能选择一种体裁参赛一次投稿机会切勿多投,多投无效。
6、电子版来稿一律不退,20日内没有接到入围通知可自行处理不再回复。
评选与奖励
1、入围即初评,再经复评、终评,入围作品在中华作家网、中华作家联盟、中外诗典、世纪新诗典专题展示,作者需积极参与转发宣传,评选重视作品质量、公众号专题展示的点击率在看等数据也列为主要加分项。
2、大赛评出:诗会十首最佳诗歌、诗会十篇最佳散文奖、诗会十大作家奖、华夏文学奖、诗会最佳图书奖”、诗会最佳评论奖、诗会十大文学人物奖、诗会实力作家奖、诗会新锐作家奖、等,均颁发证书、高档奖杯。
3、凡获奖作家均给通知邀请参加诗会、颁奖典礼。
获奖作品在中华作家网展示,获奖者推荐加入中华作家联盟文学院、孔孟文学院、世纪新诗典文学院、中外文学艺术文学院、国际诗人文学院(其一),获奖图书在网站推荐。
4、来稿统一word附件发送至204340029@qq.com
稿件需注明“诗会”,附作者简介、近照1张、详细地址、电话、姓名、微信昵称
便于作品入围通知作者投稿后添加王伟总编微信:a18115059986

中华作家网、中华作家联盟、世纪新诗典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赛组委会
阅读53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