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在初中读书时候,刀郎的一首《喀什葛尔的胡杨》唱响大江南北,心想刀郎为什么能唱出这么沧桑的歌曲?喀什葛尔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心中满是疑问,满是好奇。当时带着好奇和疑问在有限的书籍中去寻找,去了解刀郎是在什么样的地方创作出如此沧桑的曲目。当时,只是在地理和历史课本中的地图册中找到了喀什这个地方,知道了她是新疆的一个地区,在祖国最西的地方。最后,也只是仅仅知道这些。
多少年以后,不知是冥冥之中注定还是当年未满足好奇心的驱使,在大学毕业的那年听到国家在新疆设立了两个经济特区喀什和霍尔果斯。记得当时看到这样的新闻词条,错过了深圳,错过了上海,但一定不能再次错过喀什和霍尔果斯。于是,同宿舍舍友,同班同学,同校校友,三三两两私下嘀咕,去到新疆闯一闯。就这样,到了六月毕业季,和同宿舍的几人结伴坐上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了乌鲁木齐,来到了新疆。在乌鲁木齐短暂休整后,又开始了到喀什、到霍尔果斯或是留在乌鲁木齐的选择。最后,我上铺的兄弟和两舍友选择去了喀什,有的选择了留在乌鲁木齐,而我因为家人的关系选择去了霍尔果斯的方向伊宁。
不知不觉在新疆工作和生活已经十余年,在这里生活的这些年来,马马虎虎去过新疆的各个地州。但是,一直很遗憾,没有去过吸引我们当年来新疆的那个地方—喀什。
俗话说最神秘的地方或最向往的地点,一定是留在最后与你相见。就在天天的叨念中,有幸今年与喀什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当我知道有机会到喀什去的时候,拿起手机对于喀什的人文风俗,山川河流等有关知识一顿饿补。还好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有关喀什的词条总是画上着重号,反复去看,反复去琢磨和思考。
印象当中四五月的喀什是漫天黄沙。但当踏出机场的瞬间,很是惊讶。急忙询问当地的司机师傅,怎么没有漫天黄沙,司机师傅很自豪的急忙为我解惑。说道,近年来喀什大力开展植树阻沙活动,风沙天数年年递减。就在解惑的时候,透过车窗看到马路边一排排的白杨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矛盾先生对白杨树的赞美。但我要说的是,这里的白杨树无论用什么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它的伟岸,它如同钢铁战士,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一年四季坚守自己的阵地,为这座古老且现代的城市遮挡着风沙的侵蚀。
傍晚时候,与同伴一行来到喀什古城的街区,一边聊着近年来喀什的变化,一边欣赏着西域的风土人情。同时,品尝着喀什的美食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惬意。在这里抬眼望去或是立地来个三百六十度的转圈,那种古老的气息促使你来次穿越,感受千年的繁华。当走累了的时候,一定要到古城的百年老茶馆中一座,在哪里你可以欣赏维吾尔老者用都塔尔弹唱的木卡姆,可以从他们的笑容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喀什是一座希望之城,一座民族团结之城,一座你去了就不想走的城。 2021.5.10
肖维斌,网名,潇潇,男,生于1988年11月,现就职于某央企,信息技术教育专业,获企业信息管理师职称。喜欢中国古典文学、诗歌、书法和阅读。作品散见于《九州诗苑》、《诗报》、《作家诗文》、《大连文学社》、《世纪文学传媒》、《文学百花苑》和《诗人》等纸媒、网络微刊。
微信称呢: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