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诗坛瞩目的诗刊社第37届青春诗会(山西沁源)启动仪式将于7月30日在太原举行。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诗刊》主编李少君,山西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等领导将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之后,还将在山西图书大厦(建设南路23号)举办《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新书分享会(7月30日上午10:30开始),相关领导和参加青春诗会的诗人们将在图书大厦现场与广大读者开展交流互动,签名售书,朗诵诗歌等活动,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诗歌爱好者踊跃到现场观摩,参与活动。
新书分享会之后,入选本届青春诗会的青年诗人和导师们将赴沁源开展诗歌采风和创作交流等诗歌主题活动。
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是中国诗歌界极具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与山西也有着深厚的渊源。山西青年诗人自1986年开始入选青春诗会以来,先后已有23位诗人入选了其中14届的青春诗会。
沁源风光
山西参加“青春诗会”诗人名单
第6届(1986)潞潞 张锐锋 陈建祖
第11届(1993)董雯
第12届(1994)郭新民 贾真 雷霆
第20届(2004)王太文
第21届(2005)金所军 姚江平
第22届(2006)吴海斌
第23届(2007)成亮
第24届(2008)韩玉光 张红兵 王文海
第25届(2009)麻小燕
第26届(2010)刘小雨
第31届(2015)张二棍
第35届(2019)孔令剑
第36届(2020)吴小虫
第37届(2021)张常美 张琳 张随
第24届青春诗会合影(山西青年诗人韩玉光、王文海、张红兵入选)
《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
新书分享会·太原站活动
将于7月30日上午10:30在山西图书大厦举办
“青春诗会”,是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精心打造的经典品牌,自1980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了36届(1981年、1989年、1990年、1996年和1998年停办),走过了风风雨雨40年。每一届“青春诗会”,《诗刊》社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十几、二十几位创作实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诗人,集中在一起进行研讨改稿,其中会邀请诗坛前辈与大家广泛交流创作心得,助力青年诗人的成长。
很多当时籍籍无名的诗歌写作者,从此平台开始不断向各自更高的高地甚至高原前进。“青春诗会”的方式,无疑对中国青年诗人的成长起了催化剂一样的效果。因此,“青春诗会”也被誉为中国诗坛的“黄埔军校”。
40年的“青春诗会”,走出了526位诗人。这些诗人中,有的已经作古,有的身处异国,有人闪电一样匆匆闪过就再没有了声息。而那些坚持下来的诗人,如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诗坛一个个象征性的坐标。
在“青春诗会”40年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纪年,由《诗刊》社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全八卷)隆重上市。
《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辑成八卷,布面精装、四色印刷,收录了476位历届参会诗人的诗作手稿。这些诗作,都是由诗人自己选出,并亲笔抄写。所谓“见字如见人”,这些珍贵的诗人手迹,能让诗作散发出别样的魅力。同时,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全的现代诗人手迹的集中展示,基本上囊括了活跃在现今诗坛的优秀诗人。
1980年(第1届)青春诗会与会诗人与导师合影
40年,正好是一个人由稚嫩走向成熟的时间。在这40年里,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代青年诗人在中国的巨变中完成了自身的心灵塑造,以诗歌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不仅仅是一部宏大的诗歌集,更是一部中国诗人的精神成长史和诗歌发展史。《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一书,尽收历届诗会主持人回忆总结文章,配插当年诗会珍贵照片,让读者图文并茂地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是怎样以青春之诗咏青春之志,献诗青春中国的。
作为一本权威性的中国现代诗人的集体展示,《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也为每位诗人设立“诗人档案”,配插诗人本人挑选出的最满意的个人照片,让这套书也兼具了“诗人辞典”的意味,极具史料价值,便于研究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查阅诗会资料。
无论你写不写诗、读不读诗,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每个有诗歌情怀的人,都应该收藏一套《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
《致青春——青春诗会40年》封面
山西参加青春诗会的诗人作品选载
潞潞(1956-),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写诗,1986年参加《诗刊》社第六届“青春诗会”。代表诗作《无题》。
老歌
潞潞
那天打开窗子
听到一首
忘掉名字的老歌
远远地
唱歌的人在河边
只看见他的帽子
他一定满腹心事
穿越稀疏的丛林
送来他的忧伤
我也记起
过去的事情
多半像这老歌
忘掉了名字
张锐锋(1960-),山西原平人。诗人、著名作家。被誉为"新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1981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后曾在太钢钢铁研究所工作,1984年起历任《城市文学《黄河》编辑部编辑,山西省作协专业作家。1986年参加《诗刊》社第六届“青春诗会”。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火焰》,长篇科幻小说《隐没的王国》,散文集《幽火》以及《别人的宫殿》《飞箭》《蝴蝶的翅膀》《皱纹》《世界的形象》等。曾获山西文学奖,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山东省报刊文学一等奖,大家红河文学奖等。
颤栗的视野(长诗节选)
张锐锋
......潮已远去。
仿佛忽然消失一个鼓噪的盛夏。
所有的眼睛闭合
惟一片苍茫如醉
海滩是多情的
留下我的草帽和鞋
海。松软的海滩和远翔的鸥
接受了我的初赠。
夜砰然飞临
折断翅膀的鹫
坠失在我幽深的井底
竟没有溅起水声。
火焰一样飘动的潮
都到哪里去了
我们会重逢么
会在一座泥屋中聚集么
围住劈啪作响的火盆
长久对视:忽然发现彼此的眼
对换了深处的颜色
你是丢失的记忆
我原本是海的潮汐
故乡遍布漩涡的河面,是
我手上转动的粗瓷碗。
旭日初启。
嵯峨的山廓却开始下沉
我的身后没有布景
迟钝的信天游捏住我的喉咙
阴暗的林间小路走入我的身体
草一样缠绕我的心
我的心是荒草里潜埋的石头。
鹿群自由奔突。
跃动它雄性的角
那被残暴的猎手砍伤的桅
追逐被远浪囚禁的
……落日的皇冠。
我凝视这悲壮的景象。
我默诵这辽阔的海。
海潮奔逐。
远远的海滩有一片雪白的盐。
陈建祖(1957-),笔名老河,出生于太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与潞潞、李杜等创办山西大学《北国》诗刊。诗作1985年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1986年参加《诗刊》社第六届“青春诗会”,1987年后停止诗歌创作。1990年出版诗集《忧郁的桦树林》。代表作《哀魂》《雪线》《潮汐》《云冈石窟》《啊,黄河》《民歌问》等。作品曾被收入《20世纪中国抒情诗选》《建国60周年山西文学·诗歌卷》等选集。
致马特伊·加斯帕尔
——写在“50亿人口日”
陈建祖(老河)
7月11日将永远属于你
幸运的马特伊·加斯帕尔
萨格勒布因53厘米的你而吉祥
地球因3600克的你而失重
眼睛,人类巨大的眼睛痛哭着
幸福泪水汇成河流 祖先是源头
你像一盏航标灯 马特伊·加斯帕尔
我的女儿诞生在今年早春
是一朵黄皮肤的漂亮小花
你像玫瑰像湖水
会长成一棵壮硕的菩提
某天你们像亲友聚在某个地方
为和平为天下父母唱起《至母颂》
我在东方,长着浓密的黑胡子
我为你祝福以一个父亲的名义
巴尔干半岛的星空灿烂无垠
我们是被同一方墨蓝覆盖着
马特伊·加斯帕尔
写于1987年夏,12年后前南斯拉夫被肢解
不知道马特伊·加斯帕尔的命运
董雯(1969-),女,山西省文化馆副馆长,正高职称。1993年参加《诗刊》社第十一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两本,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等各大报刊发表诗歌数百首,散文数十篇,论文十余篇。荣获全国田园诗歌大赛、山西省群星奖、山西省诗歌大赛、全国论文大赛等各种大奖。历任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省女子作家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文化馆协会秘书长、山西省群众文化协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成员。
黄昏时分
董雯
青山披上云的白沙
云便笑了
花般乱颤
抖落一地斑驳
窗外的树
累了
倚在墙根不发一语
风也倦了
躲在树梢
静憩
一对小鸟追逐着跑来
说说笑笑
太阳伸出食指
“嘘——”
便悄悄隐去
静静的时刻正值黄昏
郭新民,1957年生,号宁武关人、仁纶堂主。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文艺创作,潜心诗文,擅长书画,对文物书画鉴赏有一定造诣。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系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维权鉴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等。1994年参加《诗刊》社第十二届“青春诗会”和首届“青春回眸”诗会,曾获中国首届艾青诗歌大奖、人民日报一等奖、赵树理文学奖等各类文艺奖数十项,《郭新民抒情诗选》《一棵树高高站着》两次入围鲁迅文学奖终评,出版专著十余部。
悼鱼
郭新民
那条鱼
肯定没有问卜
出游时遇到了麻烦
网
在不远不近处等它
最后的奔逃止于
森森利刃
寒光一闪
它梦见海和浪花
之后就不再喧哗
疼痛后的麻木弥漫开来
若水,载它回家
而回家的路总是太远太远
走在半路
就耗尽了一生
1989.7.25于北戴河
贾真,1949生,山西原平市人。中国作协会员。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参加《诗刊》社第十二届“青春诗会”。著有《北方之爱》《回望旅途》《横空出世》《心中的乾坤》等诗集十五部。曾获全国诗歌大赛和赵树理文学等奖。
水声
贾真
我以棉絮的形态浮游太空
在高处俯视苍生
看世间如何欢呼雨滴
又如何嗔怪泥泞
我如风一般无孔不入
悄无声息潜入地心
在围堵中探拓出路
在黑暗里追寻光明
我在密林草丛中出露
一路上步履匆匆
去江湖里闯荡
在曲折中踽行
我有时唱歌有时啜泣
有时狂猛有时温顺
我能载船也能覆舟
讨人喜爱也惹人惧恨
我在液、固、汽三体间幻化
应对复杂多变的处境
在地上地下及空中周而复始
以时此时被持守清纯
雷霆(1963-2021),山西原平人。当代诗人。1984年毕业于忻州师专中文系。参加《诗刊》社第12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雷霆诗歌》《大地歌谣》《官道梁诗篇》《我的官道梁》《雷霆诗选》等多部。作品入选《新中国70年优秀文学作品文库·诗歌卷》《〔诗刊〕创刊六十周年诗选》以及中国最佳诗歌多种版本。获“新诗百年 • 十大田园诗人”、郭沫若诗歌奖、2019《星星》诗刊年度散文诗提名奖、赵树理文学奖、第二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山西文学奖等30余种全国、省以上的文学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年11月参加首届当代中国作家书画(太仓)邀请展。
拒马河
雷霆
巨大的孤独来自拒绝!
拒马河啊,我的拒马河,
周围是深秋的白桦林,
拒马河静静地流过北方。
漫游群峰。流浪的形象!
我甚至看见了你的波纹,
前进中的黄金和白银,
在夕光中闪烁出光芒。
是它们诱人的影子到来,
是它们把世上的好处说尽。
同时说出的还有诗人,
所有流浪兄弟们的姓名。
他们比我走得更远!他们
看见了草原,唱歌的牧羊人。
在那里,水、春夜和女人,
留在梦里,留给了青春。
还能留下什么?心中的
那集合了所有宽容的品质;
就像清冷的月光的舞蹈,
就像大地上最美的拒马河!
拒马河,静静的拒马河,
当你终于从我的视野中,
悄然消逝,我苍凉的一生
是否又加入了忧伤的成分?
(此诗发表于1994年第12期《诗刊》‘青春诗会’专号)
王太文(1969-),生于山西长治。中国作协会员。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届“青春诗会”。在《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星星》《诗选刊》《诗潮》《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等发表组诗。出版诗集《幻觉的天国》《几块崖石》《我站在我们边缘》。现在山西长治市潞州区文化馆工作。
沿着铁路
王太文
这是天堂的梯子
我是乞讨的孩子,在路上
空空的白纸是空碗
笔是筷子,乞求圣餐
贴着大地的梯子
它靠着峭壁,直指云霞
一个十六七岁的乡姑,散发垢面
迎面走来
她已从天堂返回
塑料袋里装着,捡来的
零星的几只空啤酒瓶
她幸福的表情,让我想哭
金所军(1970-),生于山西省原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90年代初曾主持民间文学社团。发表诗、文若干。著有诗集《纸上行走》等数部。有诗歌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北大年选》等诗歌选本。名字收入《中国诗人大辞典》《原平百年人物志》等典籍。曾获“赵树理文学奖”。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秋分
金所军
秋分不是秋风
秋分被两滴露水夹在中间
前面是白露
后面是寒露
秋风在这天吹得有点凉
老父亲独自一人担着箩筐
把一只老死的绵羊葬在村外
十五年养大十二只小羊 夭折了十二只小羊
老绵羊死的时候一声不吭
苍老发灰的皮毛有点脏
两颗浑浊的泪
一条微跛的后腿
尾巴上变黑的印记
在秋风中变得僵冷
这天,父亲的心比秋风更凉
葬了老绵羊 父亲咳嗽了一声
担起一担结霜的柴草返回家中
走到半路歇息了一下
顺便把左肩的伤心换到了右肩上
姚江平(1966-),山西黎城人,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原创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星星》《十月》《北京文学》《诗歌月刊》《当代诗歌》等国内上百家报刊。作品曾入选《中国最佳诗歌》《最受中学生喜爱的100首诗歌》《中国诗歌30年经典》等三十多种选本。曾出版诗集:《夜的边缘有一棵树》《必须像一个人》《这些草》《大地 大地》,诗歌朗诵集:《姚江平诗歌作品朗诵》,创作长篇非虚构叙事:《北马喊》《干活》。曾获“赵树理文学奖”、“《十月》优秀诗歌奖”、“津巴布韦诗歌奖”、“‘天平杯’优秀作品奖”、“中国首届诗经奖”、《黄河》优秀诗歌奖等奖项。参加了《诗刊》社第二十一届“青春诗会”和第九届“青春回眸诗会”,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一届高研班学员。
一群蚂蚁在山上爬着
姚江平
一群蚂蚁沿着山脊,沉醉的爬着
爬着,全不在意一朵朵野花的绽放
也不理会一棵棵小草的缠绵
一阵阵风袭击,有的被卷下悬崖
一团团雾笼罩,辨别不清方向
队伍不是十分齐整,不像一列火车
也没有一定的路径,所有的身躯
都保持前进的姿态,所有的头都朝着一个方向
每天都这样,背顶着天
每日都如此,脚抓着地
不以自我的小而隐匿
不以自我的黑而退缩
吴海斌(1971-),山西黎城人,有作品在国内发表,并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冰在零度以下活着》《羊皮书》,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二届“青春诗会”。
出太行记
吴海斌
我不独坐深山,也不用千年老林
托举孤月,我只在幽谷喂马
我不乘梅杜莎之筏,不食腐肉
我在飞瀑上,放养成群结队的貔虎
我出太行,把盘旋在绝壁的险途
当作系着酒壶的软绳,和散开的卷尺
我在悬崖边叠罗汉,和枯树说浆果
和岩石说漂泊,和鹰说静止
我在瓷里找泥,在纹饰中找铜
在雕塑中,听神仙呼吸
我要在马上挥鞭,向美人赠剑
我要把涌向天边的松叶,用雨奏响
但我只是一株枯莲,垂下莲子的小庙宇
在等山外的微尘,点燃火种的秘密
2020.6.9
成亮,1980生,原名成亮亮,山西高平人。在省、国家级刊物发表诗歌300余首,发表大型组诗30余组,有诗歌入选中国年度诗选多个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三届“青春诗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诗集《成亮的诗》。
麦苗
成亮
这个深秋的田野上
只有麦苗是绿色的
我坐在麦苗旁边享受着温暖的秋阳
也是在这个时刻
我想到去年的一些事情
许多民工在不远处的麦田里打机井
他们生活单调
除了上脚手架就是喝酒
一盘油炸花生米
就是他们最好的下酒菜
用筷子启瓶盖
用手抓花生米
还说一些粗粝的话
其中一个赤裸的胳膊上纹了爱人的名字
还有伤痕
这让我想到他忧心的妻子
以及一场可怕的事故
现在,我写一首诗给他们
是因为
田里的麦苗比去年的更绿了一些
2020年6月2日
韩玉光(1970-),生于山西省原平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出版有诗集《1970年的月亮》《捕光者》等。
黄河十八拍之第八拍
韩玉光
黄土上活着的人
最终会成为黄土
在黄河中死去的人
会成为河水的一部分
我总是渴望自己
一半给予黄土
一半给予黄河
我祈祷河神,希望她
将我一分为二
一个,将吃掉的粮食长出来
一个让喝掉的水重新流动
王文海(1972-),山西朔州人,现任职中煤集团。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20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三千多篇,出版有诗文集6部。曾获全国“乌金文学奖”,《山西文学》年度诗歌奖,《黄河》年度诗歌奖,《广西文学》年度诗歌奖,《都市》桂冠诗人,第五届赵树理文学奖等百余项奖项。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主席团成员,朔州市作协主席,入选山西省委“四个一批”人才系统,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
走西口
王文海
允许你比我的衣服更单薄一些,西风削肩
精简成汉字里最孤独的一个偏旁
青草在前,野花在后,中间是我们遗弃的拐杖
茅草屋塌了,在你走后的第二个春天,连布谷鸟都不叫了
我守着你的背影取暖,蜿蜒的清贫如晨钟暮鼓撞击生活
和口外的月亮相比,咱家院子上面的更大一些
努力地向北眺望,我的前世就是一块不肯归降的石头
直至风化,为了把心事晒干,放到高处
高处有一个人的自由,或者寻找,或者坚守
没有什么可以浪费,在你把我叫做风之前
张红兵(1968-),山西黎城人,现居山西晋城。美术教师,业余写诗。在《诗刊》《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探索》《中国诗歌》《山西文学》《黄河》等诗刊发表诗歌。诗作入选《2007中国诗歌精选》《2008中国诗歌精选》《2011中国年度诗歌》《中国当代诗歌选本》《2012中国诗歌精选》《2012中国年度诗歌》等诗歌选本。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四届“青春诗会”。获得诗刊社“红松杯——全国诗歌大奖赛”等奖项。有诗集《十年灯》出版。
一只斑鸠
张红兵
和我开门几乎同时,它振翅飞走了
那感觉像是从我的怀中飞出去一样
又仿佛是我亲手放飞的一只风筝
只是这风筝没有线,或者说线有无限长
我站在门前愣了大约半分钟
内心又遗憾又惊奇
一只斑鸠,一大早就在我的院子里觅食或者散步
它是那样安静,我根本没有听见它的
降落声和脚步声
仿佛就住在我的院子里,和我是一家人
一只受到惊吓的斑鸠,带着小小的慌乱
它一下子就触到了早晨的云天和阳光
有那么半分钟,我愣在那里
有那么半分钟,我内心空落落地
愣在那里
(发表于《诗刊》2008年12期下半月刊“青春诗会”专号)
麻小燕(1970-),女,原名麻丽然。山西原平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古代字画鉴定师,收藏家。师承杨臣彬、单国强二位专家。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五届“青春诗会”。创办傅青主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及北京青春诗荟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文化公司至今。
雪山
麻小燕
寒冬点燃北方的白雪
让远山富有参差斑驳的质感
让河流停顿,坚守着
对季节的诺言。我喜欢大山,
持重与云靠近,和太阳攀亲。
我喜欢他坚实的根部和泥土的交谈,
喜欢环绕的河流对他不舍的柔情。
清凉的白雪意味着苏醒、
意味着大山阴阳的两面,
意味着滋润和渗透将归于根系归于生长,
无论小草和参天大树云和风的过往
那耀眼的半径,太阳
升起或落下,月亮都在他的脊背!
沉默即等待,思想的岩石
以及风的钢琴,这纯粹的白雪的歌声。
2017年12月于雁门
刘小雨(1978-),女,山西原平人。有诗作发表于《诗刊》等刊物,入选多种年选本,获征文类奖项多次,曾参加《诗刊》社第二十六届“青春诗会”。出版诗合集《十三人行必有我诗》。现居山西原平。
习惯
刘小雨
看见高处的事物,我
就想仰望一会儿。
看见低处的事物
我就会俯视一会儿。
但更多时候,
我习惯于左顾右盼,
——那些左边的潮湿,
——和右边的干燥,
在他们中间,我经常闭上眼睛
一副双目失明的样子。
张二棍(1982-),本名张常春,生于山西代县。现就职于山西省地勘局。曾获多种文学奖项。出版有诗集《旷野》《入林记》。参加了《诗刊》社第三十一届“青春诗会”。
静夜思
张二棍
等着炊烟,慢慢托起
缄默的星群
有的星星,站得很高
仿佛祖宗的牌位
有一颗,很多年了
守在老地方,像娘
有那么几颗,还没等我看清
就掉在不知名的地方
像乡下那些穷亲戚
没听说怎么病
就不在了。如果你问我
哪一颗像我,我真的
不敢随手指点。小时候
我太过顽劣,伤害了很多
萤火虫。以致于现在
我愧疚于,一切
微细的光
孔令剑(1980-),生于山西绛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歌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草堂》《汉诗》《诗歌月刊》等。多次入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跨年诗选》《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新诗日历》等各类选刊选本。出版个人诗集《阿基米德之点》《不可测量的闪电》。主编大型诗歌丛书“北岳诗库”等。曾参加全国第八次青创会、《诗刊》社第三十五届“青春诗会”。获赵树理文学奖、《都市》桂冠诗人奖等奖项。
世界情感
孔令剑
我爱这路旁不知名的野草,我爱
它枯而又生的新绿,我爱它同时
拥有一个冬季的允诺,一个春天的默许
我爱它叶枝间的即将,一颗晨露
——人间之水,大地的球形。我爱
它所护送的道路,这道路所不能到达的
无人之境,我注定在那里消失于无我
在群草的迎接,乱石的明证,在空谷
之风,弱溪之流——我们都是时间之身
在太阳之光的澄明。我更爱这人世
——道路连接的每一座城市和村庄,我爱
它们的喧嚣,烟火之声,建筑之语
这路上走过的每一个人,我爱
我们在我们所在——境遇之所,行动之梦
每一条道路都怀有世界的一种模型
我爱这无畏之爱,她赐我一片天空:
白昼,赋我如流云;夜晚,嘱我似星辰
吴小虫(1984-),本名吴小龙,山西应县人。2004年开始写作发表,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曾在《诗刊》《人民文学》《扬子江》《文学港》《星星》等刊物发表组诗及随笔等。获《都市》年度诗人奖、河南首届大观文学奖等奖项。诗集《一生此刻》入选2018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参加《诗刊》社第三十六届“青春诗会”。现居成都。
夜抄维摩诘经
吴小虫
如果可以,我的一生
就愿在抄写的过程中
在这些字词
当我抬头,已是白发苍苍
我的一生,在一滴露水已经够了
灵魂的饱满、舒展
北风卷地,白草折断
我的一生,将在漫天的星斗
引来地上的流水
在潦草漫漶的字体
等无心的牧童于草地中辨认
或者不等,高山几何
尘埃几重,人在闹市中笑
在梦中醒来——
我的一生已经漂浮起来
进入黑暗的关口
而此刻停笔,听着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