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赛投稿点击:首届“浪淘沙杯”国际华语文学大奖赛征稿

也许有许多杭州的老百姓知道司徒雷登何许人也,但是却不知道司徒雷登与中国的情结和杭州的渊源。2007年1月8日杭州的耶稣堂弄里出现了一座外国人的铜像,引起不少路人驻足观望。在注重文化历史保护的杭州,有不少名人的塑像,但为外国人塑像,除了西湖边的马可波罗像之外,就只有这座司徒雷登像了。由此可见杭州人对这位“老外”的关注和重视。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1年1月把司徒雷登的故居命名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对司徒雷登原来也是一知半解,在了解了有关的历史后,对司徒雷登先生才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的天水堂教士住宅(今杭州下城区的耶稣堂弄),父母均为美国在华的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同年,司徒雷登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1906年,司徒雷登的独生子杰克也在杭州出生。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56年,其中有14年是在杭州度过的。10多年在杭州的童年生活,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期间,他穿中式服装,讲杭州话,与父母及好友在美丽的湖光山色中畅游,品尝各种杭州的风味小吃,他几乎被杭州同化了,以至于首先会说的语言不是英语而是杭州话;司徒雷登很有语言天赋,除杭州话以外,后来他还学说过上海、宁波、苏州等地的方言,但他对杭州话却情有独钟,连讲国语都带有浓重的杭州口音。有史书上说:司徒雷登到河坊街上的饭庄吃饭,会操着流利的杭州话对伙计说:“件儿要瘦、肥了倒胃;木郎豆腐多放胡椒,要烧得入味;响铃儿要熬稍!”一番标准的杭州话,直听得跑堂伙计张着大嘴发呆,自言自语道:这个老外把杭州话讲得如此地道。司徒雷登原名约翰·雷登·斯图尔特,出身于教育世家,在他之前,他的家族就已经先后独自或参与创办过五所学校,出了五位大学校长。当时杭州没有外国学校,司徒兄弟的启蒙教育,全由妈妈担当。他们常同中国小朋友一起玩,中国的各种风俗庆典,都为他们耳闻目睹,且经常参与其中。司徒雷登喜欢杭州的风景和杭州的饭菜,在他幼小的心里不可避免地种下了“杭州的根”。他是杭州第一位荣誉公民,也是获此身份的唯一外国人。1946年刚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曾深情地用杭州话说道:我是生在杭州的,所以杭州是我的故乡,不过我已十多年未到这里了,我认为西湖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了。值此时势艰难之际,杭州市长邀请我到我的出生地杭州市作了访问,那是一段饶有兴味和令人愉快的经历。我受到了官方的接待。他们按惯例设宴招待了我。更有甚者,政府、市民和教育机构,以及许多老朋友都给我以热枕的欢迎。我并不把这些看作是对我个人的欢迎,而是把他们看作是对美国人民深厚真挚的情谊。访问结束时,杭州市市长授予我以该市荣誉市民称号,使我深为感动。司徒雷登在自传中开篇写到:“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晚年长期照顾司徒的傅泾波及其女儿傅海澜回忆,这位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姓的老人家晚年常常望着中国的方向,身在美国心却盼着回到中国,在他的心底里,他仍执拗地以中国为家,精心地保存着所有跟中国有关的物件,卧室墙壁上四处挂着燕京大学的照片。这个金发碧眼的杭州人一生在华50多年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耗费数十年心血一手创建了当时中国的顶尖学府燕京大学,为中国近代培养了大批人才,司徒雷登因此获得中国人民的尊敬。司徒雷登终其一生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作为燕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主持燕大工作长达27年之久,在司徒雷登任燕京大学校长的期间,他多次往返美国,为燕京大学筹集到大约25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成了燕大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史料记载:司徒雷登接手燕京大学时,只有五间教室,三排宿舍,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教员办公室。在他的努力下,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燕京大学就成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高等学府,并跻身“世界知名大学”之列。1928年,美国加州大学对亚洲高校的学术水平进行调查统计,燕大被列为甲级的两所大学之一,其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司徒雷登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彰显他为燕京大学所作的努力。司徒雷登为燕京大学募得巨款,自己却不留一文甚至穿着有补丁的内衣和袜子,他薪水不低,却把自己薪水的很大一部分捐出来建设燕大,以至于自己根本没什么存款,回国辞去大使职位后几乎没有收入以至晚景凄凉只能寄宿在学生家中。按司徒雷登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1913年,他的父亲去世,葬在杭州。1925年,他的母亲病故,与父亲合葬。1926年,他一直多病的夫人去世后葬于燕园东门外的未名湖畔。司徒雷登在去世前怀着对中国深厚的感情立下遗嘱:希望把他的骨灰葬在未名湖畔夫人的身旁。1962年9月18日,司徒雷登去世,享年86岁。他的葬礼是在中国民族乐曲《阳关三叠》中结束的。在等待46年后,终于在2008年的11月归葬杭州,虽然没有如愿地安葬在燕大校园未名湖畔的妻子身旁,但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出生地——美丽的杭州。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仪式是在一片肃穆中进行的,低沉的音乐声响起,在中外友好人士的注目下,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被轻轻安放在杭州的安贤园文星园,四周青松苍翠,远处青山环抱。墓碑上只简单地写着: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陈浩 中共党员、副研究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优秀工会干部、杭州市优秀知识型职工。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东方化工杯”全国普通话大奖赛优秀奖、荣获共青团浙江省委的荣誉勋章一枚、杭州市工会十三大、十四大代表、荣获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西湖”杯全国青少年文学征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各级各类各项荣誉证书65本。独立主持和策划了杭州市青少年中外经典音乐会100场,受到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杭州市音乐家协会的表彰。被杭州市音乐家协会提名授予杭州市优秀社会音乐活动家荣誉称号。浙江卫视台和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给本人制作分别制作两张题为《走在音乐的前沿》《现代音乐故事》CD 专辑两张。2017年创作出版300首诗歌集《温馨.芬芳的绽放》一本。发表国家级论文两篇、省部级论文三篇、杭州市级社会科学论文荣获二等奖一篇。被钱江晚报特聘为新闻评论员,连续多年被杭州日报、钱江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发表各类文学作品830多篇,先后刊登发表在《中央音乐周报》、《浙江文化报》、《钱江晚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西湖》文学杂志等。有关杭州市青少年中外经典音乐会的专题报道还先后被转载在天津、广州、北京、上海、宁波、武汉、南京等地的媒体发表。现任大型知名新媒体平台刊物-《杭游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