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永遇乐【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多丽咏白菊【宋】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一揉一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一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临江仙·梅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好事近【宋】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注:□(左决右半,右鸟)
凤凰台上忆吹一箫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陽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一宠一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宋】李清照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满庭芳【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一揉一。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一流。
孤雁儿【宋】李清照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一揉一。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一流。
南歌子【宋】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忆秦娥【宋】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诉衷情【宋】李清照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点绛唇【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养。 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陽,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以后。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一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等。最为有名的要数《夏日绝句》,还有《渔家傲》中婉转的梦境,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人物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 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藉",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 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陽,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一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一党一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fu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一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一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