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华长江文学奖国际赛】参赛:118号石征祥

石征祥
2021-12-13
来源:中华作家网


家乡的歌谣

时代的缩影 历史档案的见(散文)

   作者:石 征 祥

勤劳朴实的如皋人民爱憎分明,对他们感兴趣的人和事,就会随口编个顺口溜儿,再经过无数人的口口相传,不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变成了家喻户哓、耳熟能详的朴实歌谣,反映着不同的艺术情趣和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每字每句都出自内心、发自肺腑、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是真正历史档案的见证。认真收集、整理这些歌谣,保存口头文学财富,让它们为社会经济发展、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家乡的歌谣是时代变迁的写照

我们的劳苦大众,虽然没有文化,往往口无遮拦,但是,他们喜欢有啥说啥,十分真实、形象。他们身处哪个年代,他们的歌谣也就会真实地反映那个年代人们生产生活情况,是时代变迁的写照。
先看一首《下乡人上街》:
解放前:"下乡人上街,破篮子一挎,先奔当铺,后才上街,几两小菜,油盐顺带,买个烧饼,带给乖乖″。
改革开放前:″下乡人上街,现票子一带,走进商场,看看买买,涤纶两套,手表两块,茶食水果,带给乖乖”。
改革开放后:"下乡人上街,信用卡一带,冰箱空调,吃喝穿戴,不问价钱,只求气派,高档玩具,带给乖乖″。
刚解放那会儿,百废待兴,农民的生话也十分艰苦,一听他们的歌谣便知:
″吃起来吃点点儿,做起来当小牛儿,发的供应骗嘴皮儿,发的布证只够做裤头儿,发的油票只够搽锅其儿,饱顿饿顿不稀奇儿″。″左手拉风箱,右手撒龙糠,锅盖一揭野菜汤″。″早上番圩茶,中午动手拿,晚上还是它″。
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们的农民,经过多年艰苦奋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所有农田都变成了排灌自如、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粮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那歌谣就变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不愁吃穿,三转一响”。″出门坐汽车,说话用喇叭,感谢好政府,感谢共产党。"
改革开放后,伟大祖国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又在建设美丽乡村,老佰姓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再看现在的歌谣:"奔驰宝马小汽车,一部一部排成行,出门身上不带钱,微信支付通天下,幸福生活节节高,党引我们奔小康″。

家乡的歌谣是平民心声的实录

我们的父老乡亲,最求真务实,是非分明,能识你我,你对他好,他豪不犹豫说你好,你如果对他差,也就会亳不犹豫说你差,哪怕是天王老子。那朴实的歌谣就是农民心声的实录。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贫泛,尤其是农村,连电影都要几个月才看一次,而且大部分都是外国的,连国产故事片都很难看到,他们的歌谣是:″电影里头没啥好,越南的飞机大炮,朝鲜的哭哭笑笑,中国的新闻简报,没看头、全白跑"。
他们说改革开放前的有些领导干部:″通不通,三分钟,不通来阵龙卷风″。″春天撒个谎,秋天得个奖,来年升个长″。还有一付对联是这样说的:上联是:″上级骗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联是:″下级骗上级,层层加水,水到渠成。″横批是:″数字出政绩″。干部的所作所为,是逃不脱群众的火眼金晴的,你的工作好与差,随时评论,每字每句都入木三分。
改革开放后,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让人们获得了真正的实惠,他们发自内心又有了歌谣:″心中记着邓小平,遇到问题学理论″。″改革开放把家乡面貌改,工业农业都不赖,粮食年年大丰收,家家都有余粮卖″。"习大大真伟大,中国梦美如画,一带一路通全球,全面小康富万家,永远跟着共产党,时代颂歌满天下″。

家乡的歌谣是平民形象的化身

家乡的人们,除了说时代变迁,吐露自己的心声外,茶余饭后,他们也会吟唱自己的生活情趣,表现不同时代自己的形象。如:″东南风起暖洋洋,插秧田里好红娘,青布裤子雪白膀,既插秧来又招郎"。他们有时候也喜欢唱山歌,用山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的山歌不叫多,旮旯里扒扒好几箩,拿到风口扬一扬,瘪子少来饱的多″;″结识姐儿场靠场,天天晚上来乘凉,手拍凳子叫郎坐,一人煽风二人凉″。
我的家乡有一条古老的拉马河,直通长江,河南边圩田地区只栽水稻没有旱粮,而河北边老岸地区只有旱作物,没有水稻,于是,他们就相互调侃:″老岸人脚跷哇跷,到我圩田拾瘪稻,不管它瘪不瘪,拾点家去过过节″。″圩田人脚轻哇轻,到我老岸挖番圩筋,不管它们筋不筋,挖点家去尝尝新″。除了相互调侃,朴实的农民更多的是赞揚:″圩田女人真漂亮,煮的米饭油光光,吃饱肚子不算帐,带点家去伢儿尝尝"。″老岸女人手指尖,摊的摊饼照见天,吃得嗓子起了烟,还不成吃到主家半升面″。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们赞美的
歌谣越说越多:″小康生活赛神仙,如皋人民敢争先,快马扬蹄猛加鞭,与时俱进谱新篇″。″大家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来赞美,城市文明形象美,农家小院新姿美,吃穿住行都不愁,小康生活多甜美″。还有,如皋人说自己的长寿文化:"如皋人民情满怀,健康长寿树品牌,安分守已度时光,常怀一颗好心态,城乡处处有寿星,数代同堂春常在”。″烟台苹果莱阳梨,比不上如皋萝卜皮″。
这些歌谣,我们从小听到大,也跟着大人说到大,学到大,他们口口相传,除了歌谣外,还有民间小故事、神话、民间传说、谜浯、顺口溜儿、打油诗等,似浩瀚的大海,他们也和歌谣一样,没有作者,都是口口相传,并不断完善,是集体的创造,是心的吶喊,是记录历史变迁的最真实的历史档案,也是作家文学的乳娘,最充分地收集、整理、保存、继承和发揚这种口头文学财富,推动民间文学的新发展,让它们更好地为新时代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历史车轮更快向前,发揮它更强有力的作用,是时代的呼唤,是各级政府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档案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崇高的历史使命。

作者简介:
石征祥 76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
阅读21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