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散发着清丽、曼妙、幽径及唯美气息的唐诗,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副凄美的画面。
天地之间,万籁俱寂,在一尘不染且飘着雪花的江面上,一个老渔翁,带着几分倔强,一分冷傲,坐在自己的小船里,执着的垂钓着,他在钓什么呢?
“寒江雪”,那朦胧的意象,如雾罩山峰一样缥缈依稀,如千古之谜引起了无数读者丰富的联想和猜测。因而形成孤独之说、情趣之说、饥饿之说、以及苦闷之说等不同的解读。
其实是诗人自己在遭受种种打击和迫害之后,在不如意的政治环境中,特别是被贬永州之后,心境的自况。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盛世不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为缓解社会矛盾,永州元年,唐顺宗任用柳宗元,王淑文等大臣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顺宗病重反对党把王书文处死,其他大臣全部贬谪流放。柳宗元作为革新的倡导者更是在劫难逃,被贬到荒蛮之地的永州。此时他无职、无权、身居龙兴寺古庙。残酷的政治迫害,使他悲愤、忧伤、痛苦,特别是慈母的离世,使其精神更为凄楚,其内心更为苍凉;其情感更为失落。万念俱灰的柳宗元,健康每况愈下,为了抵御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劫难,他以读佛经,游山水来排遣内心的孤苦。
“独钓寒江”那谜一样的想向空间,茫茫乎笼罩在我的心头,不知其所云,越是朦胧,越想挖掘一点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又读了这一时期的其他作品,当我读到“永州八记”时,我的眼前一亮,因为作者在此期间,以佛道治其心,以山水释其形,在“八记”之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里,除了描写“幽泉怪石”“深林回溪”之外,还体现了一种“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的思想。就是精神宁静专一,忘掉自我,解除形体的束缚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江雪》这首诗,不正是这一思想的另一表现形式吗?
“万径人踪灭”万缘归空。人、我、境全都不存在了,因为人一旦有了“我”,我就会处处以心为刑役,象枷锁一样套牢,万事不得自由。可是人只要活着,就会为“我”而奔波,被红尘中的客观现实所困扰,而使心灵世界不得安宁。若能抛开万丈红尘,进入无人、无我、无境的状态,那么就会达到一种纯净和空明,这时一个自“自性”的真我已超然物外。
在如此不如意的人生境遇里,若能操守一个本源的真我,似乎已经达到了“释家文化”中“性空论”的最高境界,其性本空无真实本体。人的心灵一但进入到这样的境界里,就能很自在地斩断一切烦恼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
朦胧中我们仿佛看到在那寥廓的江面上,雪花时而飘落,时而无踪,由是,也不知其所始,也不知其所终。那个垂钓的老渔翁,似乎已经凝固了,凝固在一片寒江里,也许他已经飞升,也许在他的心灵又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简历
早年做幼师工作,后在街道所属社区做劳动保障咨询管理工作。退休后师从多位教授学习文学和写作,曾有作品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