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淑幸《“竹坞”记忆》外两篇

贺淑幸
2020-08-16
来源:策兰文化传媒网

“竹坞”记忆


童年象一幅色彩斑斓的画轴,又似一串欢快跳跃的音符,无数次萦绕在我温馨的梦里。打开记忆的闸门,童年趣事便如潮水涌来,挥之不去。

我的童年在太行山脚下依山傍水的沁河之滨五龙口镇度过,传说此山曾盘踞着五条巨龙,滔滔沁水从这里截山奔泻而出,五龙口由此得名。也有考证于明代万历年间,天下大旱,地方官府为造福一方百姓,率民众在沁口附近相继开挖利丰、广济、广惠、永利和兴利五条水渠,形成了五龙分水之势,故称五龙口。这里山川秀丽,河水清澈,林果繁茂,碧野无垠,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而最使我眷恋的是一群魂牵梦萦的童年小伙伴。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正值无忧无虑的年龄,漫长暑期于我而言是最快乐悠闲的时光。卸下沉重的学习负担,远离老师父母的唠叨,在广袤的原野上尽情地演绎童年的质朴与烂漫。我们可以随心所欲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和一群“疯丫头”“野小子”结伴到田间地头割青草;在沁河边戏水,在小路旁采花;甚至摘些青涩的柿子,在河床上挖洞漤着吃!在辽阔的天然游乐场上我们与小鸟比歌声,与蝴蝶比赛跑,上树摘鲜果,下河摸鱼虾,偶尔也会偷些嫩玉米和茄子架在火上烤得焦黄焦黄,在扑鼻的香味中抢着吃,而后招来大人们的喝斥。那时的暑期生活无拘无束,美好的无以复加放浪形骸。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农村贫困,既没有五花八门的书报杂志,也没有漂亮的芭比娃娃,更不会有王者荣耀、三国杀和铺天盖地的培训班。小伙伴们家里除了几本翻烂了的小人书,可供消遣玩乐、开发智力的东东几乎没有。虽然没有玩具,但我们很会制造乐趣,蹲在街心的老槐树下观太阳冉冉升起,赏夕阳徐徐降落,听知了在树上欢唱,看蚂蚁在脚下奔波。间或有人回家取来卫生球(也叫臭旦),瞅准成堆的蚂蚁一圈一圈地划,直搞得蚂蚁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我们便手舞足蹈!

玩足了疯够了,我们会从家里搬张小桌子,几把小凳子,围在一起做作业,写累了再玩。玩最多的是男孩女孩都很得手的“抓子儿”,用瓦片敲成的小块磨圆,手里拿一个抛起来,然后抓住地上的再接住,比谁抓得多抓得快。更爱在地上挖个坑弹玻璃球,输者由赢家在鼻子上弹一下,玩得不亦乐乎。

最惬意的还是去外婆家小住,那是我最温馨的港湾,她会把积攒的所有爱迸发出来。外婆家在古人谓之“竹坞”的地方,家家门前水,户户竹为邻。门前那条清澈的溪水终年流淌,一直通向村外的禾田,屋后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承载着我的童趣和欢乐!

外婆家的表兄妹贵林、小闹、小俊,是我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我们或跳在冰凉的水里用竹竿做的水枪干仗,直到衣服被喷得湿漉漉才罢休。或钻到在竹林里捉迷藏,有时爬在低洼处一呆就是好长时间,弄得一身泥土还被蚊虫咬浑身疙瘩。

少不更事的年龄当然会惹出祸患。清楚地记得一次我们在地里偷摘了些嫩玉米,贵林从家里偷来火柴,我们藏匿在竹林里烤着吃,不巧被我外公看到,踩灭火并把我们大骂了一通。外公跟外婆责问谁挑得头,我如实回答是自己出的点子,还轻描淡写说烤了好几次都没事。外公气得把我夹在腰下就向屋后的粪坑走去,直到我头朝下面向粪坑那一刻才号啕大哭说再也不敢了,事后我多次想,假如我不求绕外公会不会把我扔进臭烘烘的粪坑?!

有时我也会和小俊表姐拿本书去村外的小河边,看碧绿的禾苗随风起伏,听小溪流水潺潺有声。或坐在柔软的草地上,吮吸着清新的空气,然后翻开课本朗读,身体沉浸在美好的自然中,心灵陶醉在书本的境界中,那是一种无以伦比享受。

光阴似箭,荏苒岁月毫不留情地自草长莺飞间流走,无论是再走草木葳蕤的沁河滩,还是寻踪繁密青翠的竹坞郡,都追不回逝去的童年。那种无所顾忌的罅隙之美,开放之美,放纵之美,美得让人窒息的暑期生活只会频频出现在依依难忘的梦里!


家有娇骄女


倏然一晃,小女儿返校已经三个月有余。看看她疫情居家期间做美食试验网购的一大堆食材,想想连日来橙色预警的高温天气,心里直犯嘀咕。

女儿在山大读博,今年是毕业季。自读研起每年寒暑假便很少回家,或参加各类培训班、研讨会、联谊会,或趁假期旅游。屈指算来,七年间所有假期加起来也没有这次在家呆得时间长。用她自己的话说,“破天荒跟你们朝夕相处三个多月,你们烦不烦反正我烦了!”疫情稍稍松懈便归心似箭,匆匆返校。

女儿打小喜欢美食,但从读初中起便在外地求学,对县城的街头小吃,什么牛肉丸、擀面皮、土豆粉、浆面条、胡辣汤、豆腐汤卯麻烫这些舌尖美味,每次回来都要轮换着吃一遍。她总说家乡美食太诱惑,百吃不厌。可今春要命的新冠疫情突发,所有店铺商家按下暂停键,女儿春节前两天才赶回来,未来及品尝美食便被禁足在家。

疫情虽然无情,却阻断不了人们对美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蜗居那段时日,尽管我每天换着花样做饭,但女儿还是嫌家中饭菜乏味。看到网上众多亲友在家自制擀面皮、面包、蛋糕、烧烤,享受美味,她的胃口也被吊起来,迫不及待网购了几袋高、低筋面粉和辅助食材,什么植物黄油、糖霜、麦芽糖、番茄沙司以及各种味道的抹茶,一应俱全。还专门购置了大小两个电饼铛、烧烤机、绞肉机、榨汁机,家里闲置多年的面包机也派上了用场。

自此女儿便动手鼓捣起她的美食来,涮锅、炸串、烤牛排、烤面包、蒸蛋糕,变着法子做吃的。而我们老两口饮食简单,不喜欢大鱼大肉或高脂肪食品,有时难免唠叨几句,说她是“吃货”,倒招来女儿一顿抢白:“你们50后就是老脑筋,不懂时尚,不会享受生活!都啥年代了还拿你们的老思想禁锢别人。”老伴说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劝我别管,任她的性子折腾。我自知拗不过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落个清静自在。

疫情期间女儿在家就两样事,写论文,做美食,偶而练练瑜伽跳跳绳,这便是她生活的全部内容。

初次做面包不得要领,烤得又薄又小象个煎饼,第二次稍微有点进步,我和老伴笑话她做得是烧饼。但她绝不会尴尬,还反击我们“别讥讽我,失败是成功之母,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劝她把心思放在撰写毕业论文上才是正理,想吃就到面包店买去,好吃不贵。她听后瞥了我一眼,连珠炮似的吼叫:“全民宅家防疫,你给我上街买去,买去呀!”怼的我哑口无言。继而她振振有词地辩解,自己动手是体验过程、增进兴趣、享受时尚生活,说不准将来咱家还要出个烘焙达人!

女儿真能下功夫,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劲头。她下载了烘焙秀,不断找原因,有时一个人边捣鼓边咕哝,是酵母粉放少了,高筋面加多了,还是烧烤时间长了短了等等,如此这般反复摸索,直到第五次终于做出了酥软香甜可口的面包,她高兴得一连在朋友圈晒了好几天。

当一个人真正花一些时间去努力经营一个爱好时,生活自然会给予相应的回报。女儿掌握了做面包的技巧后,还在创新上做文章,别出心裁在面包中嵌入红豆、葡萄干、葵花籽,或红枣、菠萝、香蕉、苹果等水果,做成的面包别有一番风味,且色、香、味俱佳。馋得小外孙女每次来都缠着她做面包吃。

每次加工好面包她都摆在面前象玩味艺术品似的反复欣赏,多角度拍照晒图,然后才开始享用,有时边吃还喃喃自语:“世间唯读书与美食不可辜负也”。

烧烤、炸串、涮锅、水果沙拉也都是女儿的最爱,为享用美食,女儿可谓挖空心思乐此不疲,制做伊始总要打开手机按照语音提示的步骤进行操作。老伴爱吃糖果、三刀之类的甜食,她就专门网购了麦芽糖,自己和面让我帮着炸,还戏谑地说反正宅家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学把手艺,将来若找不到工作,咱就开家面包店,有我这个高厨坐阵保准生意火爆。

其实小女在家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茬,长这么大我很少让她下厨做家务,偶尔高兴时让我教她炒菜做饭,而我则要求她以学业为重,我常说她姥姥那句口头禅:“狗大自咬,女大自巧,到成家立室时自然啥就会了”。但我们仍忧心忡忡女儿身上的娇骄二气,总觉得她生活中注重形式而不在乎内容,只能接受美的善的一面。老伴常说她单纯、幼稚、骄横,说话直率,办事没分寸,不会察言观色,社会实践、生活常识方面的知识浅薄,将来走上社会难免吃亏。

也真是的,女儿生性胆小,但凡见到流血就大呼小叫,看到电视上出现血淋淋的场面就双手捂住眼睛,镜头过了才敢继续看,且从不看恐怖片。我说你出去若遇到坏人咋办,她说没你想得那么糟。读研期间她往家寄回来两大包裹衣物、被褥,全都是发了霉的,因为下雨寝室的柜子靠近阳台,衣物被浸湿了却不知道晾晒。

总之我们很担心她的一切,上大学时老伴曾写下“晨钟暮鼓与女书”十多篇,从学业、生活、婚恋、处世到工作、事业泛泛而谈,洋洋万言的文字中饱含了对女儿的教诲与期盼,而女儿却不以为然,一直认为我们是说教主义,是打击式教育,且从未发现过她身上的优点,为此我们同女儿感情上一直磕磕拌拌没少打嘴官司。有时候我也认为老伴对女儿的缺点夸大其词,就跟他吵,“女儿从5岁起至今上了22年学让你操过心吗?从小到大你陪她做过一次作业吗?这么多年你不一直是“无为而治”,如今你赋闲在家就找茬,有意思吗?”而老伴却严肃地说,成绩不夸跑不了,缺点不找不得了,常警示有利于她的成长,现在接受不了,将来到她接触社会后,成家立业时,自然就体会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女儿总嫌我们生活节俭,不舍得花钱,总想按自己的方式和心愿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只要在一起就跟我们灌输“断舍离”生活哲学,看到家里的一切旧物件总要悄悄扔掉。按说我们老俩口每月近两千多元的生活费已经够奢侈了,她还老抱怨我们省吃俭用。有次趁我们不在家,把冰箱里的半瓶蜂蜜和姜糖膏以及十来包正用的调料,当垃圾扔了,当我询问她时,竟然不屑地说:“都过期了,不怕吃出病来?”老伴耐心给她解释蜂蜜、姜糖膏是不会放坏的,何况在冰箱里,可她总听不进去,每逢此时她总是厌烦地捂着耳朵。至于冰箱里的剩饭剩菜就更不用提了,发现就扔,还说隔夜饭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病菌,对健康不利。每逢这时我总据理力争,说没那么严重,可女儿的态度却是毫不妥协,而不管我们生气不生气。

家里有书籍上万册,但女儿说我俩眼不好使又没时间翻看,不如在淘宝注册个店卖了。书是我们老俩口大半辈子的珍宝,老伴万分的不乐意,怎奈女儿逼命般的催促,于是老伴便在网上注册了“三味书屋”网店,因没空打理多年未经营。

家里有一些收藏多年的闲置物品,大到电磁炉、电饭锅、小到电热壶、茶具、酒具、水杯,不锈钢锅、碗、盆等装了大半个柜子,有次被女儿翻出来堆了一地,逐一拍照,我问她干吗,她说,把这些东东挂到“闲鱼”上卖了,也好腾出空间放别的。我说先放着,用时现成。女儿蛮横地说,这是第一代产品,早过时了。卖了将来买时尚的,过有品质的生活。结果电饭锅打5折卖了,标价1280的涮烤一体锅仅卖了50元,整个一“跳楼价”。气得我们目瞪口呆啼笑皆非。

遂想起去年“双十一”时,女儿在网上一下子给我们抢购了两台空调和两个马桶,向来以节俭为荣的老伴十分恼火,让她立马退掉,女儿说整整一宵没睡才抢到的,都是名牌,性价比高很合算,老伴气得撂下两字“拒收”挂机。当时家里正修建钢结构茶室,院里堆得乱七八糟。加上这几个大箱子,老伴每天看着气不打一处来,便拍照发到家族群里让家人们讨论,陈述理由是:家里两个人六台空调、五个马桶,都还能用,有没有必要再添置。一时间群情哗然。女儿认为她一片孝心招至非议,委屈地辩解,“用了近20年的电器早该淘汰,空调不能变频,马桶下水不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何况又不让他们掏钱”,恳请亲人们明辨是非。此言一出,弟弟弟媳和侄儿侄女纷纷站在女儿一边,说“有这么个孝顺闰女你就知足吧”,批评老伴守旧不能与时俱进,还直夸女儿孝顺、顾家,钱花在了正地方。拗不过女儿,我们只好拆旧换新,一气之下,把好好的空调送人了。唉,谁让人家的生活补助费比咱的退休金都高呢!

深深的代沟,不同的三观,无法沟通的语言,让我们心痛的并不是家庭裂痕,而是对她未来生活与安全的担心。为此我常常食不甘味,夜不成寐。

细细想来女儿虽然在我们跟前蛮横,但也确有可贵之处,她待人真诚乐于助人。遇到想读研、读博的学弟学妹,她总是积极推介热心相助,跑前忙后不辞辛苦帮查档案,提供复习资料,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无论谁有了困难,只要求助于她,她总是视为己任从不推脱敷衍。

记得去年寒冬的一个深夜,女儿打来电话急促地问我公安局有没有熟人,说她有个同学一时想不开要自杀,目前就在本县月山寺,想通过户籍查查他的家人,我说有个朋友在公安局,不过已经是凌晨,打扰人家很不合适。女儿说她那边正聊天稳着他呢,让我把朋友的名片发过,她亲自联系,说是人命关天,不能不管。无奈我随即跟在公安工作的朋友昔日女兵联系此事,朋友不仅性格爽快而且热心帮忙。第二天一大早朋友打电话过来,说让你女儿补补觉吧,忙活了一晚上,我估计是女儿因这事打搅人家一晚上没合眼,便赶紧道歉。电话那头传来爽快的笑声,说干我们这行姐你最清楚,为人解忧义不容辞。并不是所有朋友都愿为你付出一切,与昔日女兵的友情就是在这点滴的事情中结下的。

女儿在亲戚中也享有很好的口碑。我三弟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康复过程中女儿又是网购轮椅,又是快递面包。就连我四弟和同事们每次外出打工的往返车票都是她帮助在网上购买的。她还时常为远在外地的老姑寄食品,给外甥外甥女买书,春节回家去医院看望她生病的祖母,女儿还拿出500元让买好吃的,我婆婆逢人便夸女儿懂事。

女儿马上要毕业了,目前正积极准备应试,天南海北面试了十来家,有年薪数十万的学校,也有待遇优厚科研单位,由于成绩优良圴被所应聘的十来家学校和单位录取。但女儿总在徘徊、权衡,犹豫不决,她还是痴迷于执教,而非985不进,非高平台不就。我和老伴又气又急,想让她脚踏实地找份轻松稳定的工作,不至于活得太累,可她执意要拼搏奋斗,说青年人不能贪图安逸奢求稳定,高压之下才会有动力,才可能有作为。

女儿身上虽有娇骄之气,但也有90后一代勇于创新、敢于直面人生和追逐梦想的勇气!最终无论选择安逸、搏击或挑战、抑或选择冒险,我们都祝愿她成功,盼望她幸运!

落笔之际,我给女儿发了微信,说虽立秋了但天气仍然炎热,做面包剩下的食材该怎么处理,她悻悻地发了个不可置否的表情!


感悟夕阳

                 

喜欢初秋黄昏时徐徐坠落的一抹夕阳,喜欢看那片如火如荼的晚霞把天地浸染成诗意浓郁的景象,然后是红潮退去渐渐暗淡下来即将被夜幕笼罩的天空,远山的轮廓里似乎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愫,显得凝重而安详。     

日暮时分,习习晚风吹拂,带着秋的凉意,一个人在马路上踽踽而行,看霞光染尽层林,观片片落叶飘零,身边偶有鸟啼声声,独自静静享受着落日的余晖,感觉有一种朦胧的凄美和怆然的思恋在心中萌动。

黄昏象一个独处夕阳下饱经风霜的老人,回忆着昊昊中天曾经的辉煌。晚霞渐渐消失,暮色中的天空已成灰色,似乎更平易近人,被这种静默的气氛包裹的思绪繁杂而惆怅,既有“夕阳无限好”的欣慰与恬静,也有“只是近黄昏”时的落寞与感伤。此刻的我虽然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胸怀与睿智,也未悟透“百川归海,万物归一”中蕴含的哲理与智慧,但尚能理解“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真谛与涵义,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能随遇而安。恍惚间步入花甲之年,方懂得了时间的短暂,友情的珍贵;懂得用一种宽容、舒适和诚实的心态与方式接受自己及他人;懂得运动健身理应是每天不可或缺的功课;懂得生活就是简单,简单才是幸福的箴言。

偶尔亲友相聚,尚能只言幸福,不诉沧桑,欣然传递快乐信息与正能量。日日坚持读书听诗抒写闲情,不是为了高谈阔论、附庸风雅,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肆意炫耀,只是为了让生活充满阳光,让生命溢满书香,以此充实为数不多的时光与飞速逝去的年华。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一种内涵更是一种修养。我只想在自己暮年到来之际多一份淡泊与雅致,仅此而已。于是,夜阑人静之时在键盘的轻轻敲击中释放心情,在文字的三千弱水中安放灵魂,追寻那份曾经属于自己的纯真与乐趣,在迷茫和困惑时给自己点一盏希望的心灯也不失为一丝安慰。看看镜中日渐老去的容颜,抚摸鬓角新添的白发,愈发感悟到生命的珍贵与厚重,岁月的清浅与无奈。 暮色苍茫中,一位蹒跚而行的白发老人弯腰推着童车与我擦肩而过,边走边逗孩子,欢声笑语惊扰了昏黄的路灯。一种奇异的感受让我顿觉领悟,心头随之豁然开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活着就是一场丰富的人生之旅。虽年近暮年,夕阳西下,但在人生律动的节拍里,仍须时时保持充满阳光的乐观心态,宁静致远的淡然心境,焕发生命的青春气息,这也是一种瑰丽的希望。

水无常态山无常形,人之一生,无论你能不能为社会增光为人生添彩,无论你是不是胸怀大志高洁儒雅,无论你会不会谱写靓丽的人生乐章,无论你是否立下惊世伟业,一切成败荣辱皆如过眼云烟。充分享受黄昏生活其乐融融的起承转合,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淡泊宁静,奋力追逐日新月异多彩纷呈的时代步伐,难道不也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升华吗?


微信图片_20200816115210.png

   贺淑幸,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鄈城漫笔》、《怀川夜语》微信公众号主编。闲暇之余,喜欢徜徉在文字里寻一份静谧,用文字养育心灵、聊以自娱。有二百余篇散文、游记、诗歌类作品发表于《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焦作日报》《焦作晚报》《学习强国》《国际联合报社》等报刊网络。诗歌“母亲颂”收入1994年《青春诗历》,散文“父爱深深”在2020年中华作家联盟举办的孝亲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全国十大最美孝亲作品奖”。人生格言是:繁华落尽,平淡归真!

阅读725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