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一个见过星星的人(组诗)/王建民

王建民
2020-10-17
来源:

我愿意


我愿意沉潜,测试小河的深度

用晨光清扫布衣的浮华

用露水洗亮浑浊的眼睛

在时光的田野

品读一粒春天的种子


我愿意学习一朵小野菊

如何在安静的乡间

和坑坑洼洼的车辙里

走向自己的远方


我愿意十万亩三月的桃花

是她全部的家当,和信仰



我也是一个见过星星的人


当一夜繁华和烟云落尽

我还得再次归隐

高处,那虚旺的灯火

照不亮我苍茫的故乡

我不必在此地游弋

不必留恋紫红的名声

半亩稻田还在等我


我也是一个见过星星的人了

我要用星星的皎洁心

抚慰被遗忘的乡村

用秋天的月光淘洗泥土深处

多余的悲伤



在春天


向日葵跟随太阳从不迷失方向

油菜花活在自己的信仰里

从不谈悲伤

蜗牛赶路,蚂蚁搬家

小小萤火虫点燃旷野缤纷的灯盏

田野上,每一个劳动者

都像蜜蜂


在春天,为了表述好

万物复苏,大地回暖

我必须成千上万次清理好绿嗓子

练习燕子纯净的发音



低低飞翔


不必让你窥见我内心的波澜

也不必让你手捧桂花来到我窗前

我拍打着自己的岁月

已驶向苍茫的中年


你赏与不赏,无关痛痒

爱与不爱,也不增加我固有的分量

我走不到远方

也不打算走向远方


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春种夏忙

陪着田野,村庄,星星和月亮

低低飞翔



练习发音


羞于启齿

羞于说出一个中年男人脸红的秘密

至今还在练习发音


他每天清晨或者黄昏

对着河流,田野,小树林

对着百花和小草,在方言的练习中

一遍一遍地重复:啊,喔,哦


好像方言是他的生死恋人

是他的骨骼和灵魂

好像练不好发音

他到死也不能心安理得地面对乡村



泥土里


正如花开无声,流水向东

泥土不需任何矫情

就能落落大方滋养万物的一生


泥土里有洁净的虫鸣

唤醒五谷的春天

有无言的坟茔,收集雨水

收集生死别离的清明和疼痛


泥土里有根,有命

有挥之不去的传承与叮咛:

世界再大,莫忘掌上的篱笆

道路再远,莫忘襟袖上

临行时,缝补的酸辛与温暖



足迹


我踏遍山河,穿透岁月
也不见得能够留下一丝痕迹
草熏,风暖,候馆,梅艳
我还是摇响三月的征辔
打马,走过,渐行渐远
我回到泥土,回到云中的故乡
与麦田和小鸟为伍
我在麦田和清澈的鸟鸣里
嵌下自己布衣的身影

燕子不需任何装饰
就能嘹亮整个春天
深浅与否的足迹,我羞于丈量



远方


海风把大海吹向无边的宽广

飞鸟把天空推向辽阔的高远

我隐匿其间,勘测它们的深浅

这样的走向叫不叫远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水滴能够石穿

微小的事物暗藏尖锐的刺芒

这样的力量叫不叫远方


我理解的远方未必是千山万水

也未必是千里万里,云里雾里

它可能是二月的和风,三月的泥香

以及溢满桃花流水的一座小小村庄



谦卑


赶在霜降以前,我需要先行一步

我知道,路还很远

夜幕又黑,左右深不可测


一路上我被秋风提醒

盛大的场景是众人的舞台

我必须谨言

小心刀子一样的酒精

戳穿我深秋全部的秘密


花香四溢的晚宴里

低处的谦卑结出嘹亮的籽实



夜色里


我拨亮旷野上的清风和明月

拔亮春光照耀的杨柳岸

在夜色里,我匆匆赶路

我要赶往一座灵魂的驿站


那里有父母的墓地,像根须

有我的童年和方言

那里深埋着我中年的孤独

和我挥之不去的一大截悲伤


夜色里,异乡的虫鸣

常常唤醒故乡的星星

时光一再催促我夜色里赶路

而我一再误入歧途


  王建民,邯郸人,大学文化。2010年9月参加河北省第三届青年诗会。作品散见于《诗选刊》《星星》等刊物。出版诗集《睡在乡村的月光下》等四部。现任河北省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邯郸市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诗观:关注现实,用心灵写作。一首好诗必须有血有肉,语言真诚朴素,情感饱满,能引领人向上、向善、向美。

阅读2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