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的五音山阻击战
山雨
题记: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讲述一段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作战的故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保卫国家安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入朝作战,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抗击美帝联合的14个仆从国组成的联合侵略军。原驻津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奉命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于1950年10月23日紧急入朝参战。198师在军的编程内,时任师长宋玉林、政委黄连秋,我父亲焦周在师司令部作战科工作,在朝鲜战场上被任命为作战科副科长。
66军是首批入朝参战部队,入朝后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其中198师在第四次战役的五音山阻击战中打得非常惨烈,英勇顽强。我父亲在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述的:
美帝侵略军在第三次战役中受到我军沉重打击,失去汉城,损失惨重,速调整补充后,于1951年1月下旬又纠集25万余兵力再次北犯,企图收复汉城,将我志愿军压回“三八线”以北。
志愿军指挥部决定,先以防御作战争取时间,集结兵力,改善供应,准备新的攻势,适时进行反突击。
198师奉命提前出发,先在五音山地区阻敌进攻,保障集团主力战役展开,然后会同兄弟部队实施反突击。2月5日立即出发,6日拂晓前进至五音山地区,接替人民军防务,阻止敌人北进。
198师594团为前卫,提前出发,我父亲与王茂全副师长率前指随行。所驻地距五音山50多公里,中间翻赴两座大山。天下大雪,道路泥泞崎岖,坡陡路滑,当晚23时才到达五音山北麓。侦察兵报告,原防守该地区的人民军已经转移,五音山无人防守。这时,北进之敌已经越过横城,先头到达草塘、下草院里一线,情况十分紧急。师前指首长和594团团首长江文身先士卒,带领先头部队的营连干部登山进行实地踏勘,选阵地,布置兵力火力,制定协同作战方案。团政委王振耀对全团进行紧急战斗动员,鼓舞战士们坚定“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士气和决心。随后令待命的营连按先后次序进入阵地,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经半宿一天的排兵布阵,完全占领了五音山阵地,并派出前沿阵地警戒,严阵以待,师后续部队随后跟进。
五音山南距横城17公里,北距洪川12公里,最高峰达海拔930.4米,是这一地区的制高点,扼守横城通向洪川和阳德院里的两条公路交会点,且山势陡峭,石质坚硬,林木丛杂,积雪盈尺,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此地如失守,敌可长驱直入洪川。因此,我军必须坚决扼守此地,保证集团军主力到来展开反突击,消灭进犯之敌。
198师指挥部命令,594团并指挥592团1营担任上茶峰里沿公路至下榆洞间7.5公里的正面防御,坚决阻击沿公路向洪川进攻的敌人。6日天下大雪,能见度很低,但敌机仍在阵地上空盘旋侦察。我军利用有利时机抓紧时间抢修工事,构筑阵地,挖掩体战壕、交通沟、猫耳洞,盖掩蔽部,架通往各防守要点的电话线,在前沿派出侦察警戒。各部分队积极备战,严阵以待,随时迎击进犯之敌。
7日7时,敌人来了。伪8师两个团从公路南侧汝乃以西山地展开,向我前沿阵地开始进攻。敌机、敌炮火力猛向我阵地轰炸扫射,30分钟后,其步兵多路向我前沿阵地猛攻。594团的一、二连先奋勇抗击,击退敌人两次连续冲击。12时,敌再次发起连续的轮番攻击,一连以短兵火力抗击敌人,恶战至黄昏。二连三排伤亡过半,16时该排阵地失守,至使一连二排的330高地三面受敌,经多次反冲击,大量杀伤敌人,但终由于伤亡过大,21时奉命撤出阵地,靠近主力。
为巩固该团的防御体系,团指挥部命令二连实施反击,夺回330高地。该连战斗小组长、共产党员王荣自告奋勇,带三名战士趁夜暗在连火力掩护下,英勇冲锋夺回该阵地。20分钟后,排主力接应上来,先后打退敌军30多次反扑,一直战斗至8日拂晓,二连出色完成了任务。但战斗小组长王荣同志牺牲在阵地上,战后为其追立为特等功。
8日晨,三营在一营、二营之间进入战斗,担任上茶峪里东西两侧及396.0高地防御。6时敌人炮火准备后,步兵向一连、二连阵地连续攻击五六次,均被打退。二连一排8名勇士,在500高地南侧的无名高地英勇顽强作战,击退敌15次冲击,坚守住阵地。即日12时,又有美军一部从汝乃北山直扑500高地西侧阵地,经两个小时激战夺占该阵地。14时伪八师约1个营的兵力向公路交会点西北侧高地的前沿五连阵地猛攻,并占领了该阵地,对我六连阵地构成威胁。五连三排当即出击,占领了六连左侧阵地,以火力支援六连,保证了六连翼侧的安全。自17时到24时,全团阵地均遭敌人地空炮火力袭击,前沿阵地与纵深阵地及团指挥所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轰炸,难分前沿与纵深。连指挥所不能固定地点,抱着电台收发报,由此转彼,打到哪里就转移到哪里,有线电话线哪里被打断,战士就冒着炮火到那里去抢接,保证指挥不能间断。
9日,三营接替一营防御,并指挥592团一营接替三营在上茶峰里附近阵地防务,以593团二营为预备队,四连靠前加强六连防御。这天敌人又增加了两个炮兵连,9时对我阵地进行炮火准备。12时炮空火力最为激烈,敌步兵在十余辆坦克引导下,向359·0高地连续三次冲击,均被592团一连、三连在教导员毕继荣指挥下打垮。15时,二连击退敌6次冲击,阵地一度失守,又经反击夺回。尤其二连三排,面对敌一个团兵力的轮番进攻,沉着勇敢,先后击退敌人十多次冲击,始终固守阵地。在阵地左翼三营接替一营500高地防务后,也接连受到330高地之敌进攻。三营深知固守500高地必须拿下330高地,张孝才营长令七连组成21人突击队,在营连火力掩护下实施反击。经两小时激烈战斗,于21时夺回330高地,紧接着又打退敌人多次反扑。战斗至10时拂晓前,才击退敌人最后一次反扑,巩固了330高地。
10日8时起,敌机又飞临我阵地上空进行侦察,并指挥其炮兵火力轰击我阵地。12时,敌开始向我阵地发起进攻。594团6连前沿阵地上一个班,打出奇迹,连续击退敌一个营的数次进攻。但由敌众我寡悬殊太大,该班除一名机枪手外,其余全部牺牲,阵地失守。13时,592团二连在396·0高地东侧阵地受敌攻击伤亡较大,由一连组织支援反击,14时收复该阵地。但经过几番激战,前沿阵地又失守了。
594团七连坚守的330高地,自10日8时起受敌20多架飞机密集火力袭击,再加上地面两个步兵连的多次冲击,反复争夺战斗至11时。12时左右,七连前方阵地上还有8人,打退敌人一个营的4次进攻。接着敌集中30余门火炮继续向330高地集中轰炸了一小时,然后正面两个连,侧面一个多营迂回包围该阵地。此时,七连只剩下一名干部和两名负伤的战士,在营火力掩护下,于14时撤出330高地。当夜22时,由8连的机枪组成突击队,在九连500高地火力支援下,八连二排长李海带领5名战士英勇冲击,又一次夺回330高地。李海等6人被誉为“五音山六勇士”,荣立大功;三营荣立集体大功;营长张孝才、592团一营教导员毕继荣也荣立大功。
11日,敌攻击五音山无望,且察觉我主力正向前运动,是继续进攻还是后撤犹豫不决,攻击势头减弱,主要以炮空火力袭击,地面部队未相继行动。至11时30分,敌轰炸机8架,战斗机16架,协同美二师炮营再次对我阵地进行了狂轰乱炸,响声连天,硝烟弥漫,重点仍是390·5高地。而后以一个连、一个营的兵力多批次轮番向我阵地进攻,但其士气已大落,攻势大减。经我军有力还击,敌随即停止进攻,迅速撤退下去,留下尸体遍野。至17时,战斗逐渐消寂。
198师英勇顽强地完成了五音山阻击任务,掩护集团军主力到来。在完成五音山阻击任务之后,根据军指挥部命令,立即调整部署,按统一号令配合主力向敌展开大反击。
五音山之战,在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也是66军198师(前198师)的光荣战史。根据这场战斗时任594团政委的王振耀创作了歌词《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由著名作曲家晨耕谱曲,于1952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中播出,并成为198师师歌和66军军歌,在干部战士中广为传唱。
歌曲以行进速度,勇敢坚定、光荣自豪地演唱:
《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
王振耀词
晨 耕曲
我们是坚守五音山的英雄,我们是坚守五音山的好汉,抗美援朝建奇功,为国增光英名天下传。
五音山在朝鲜,横城北,洪川南,南北之间的制高点。美李匪军疯狂向北犯,我们就叫它停止在山前。
敌人的兵力大,我们的意志坚,敌人的炮火凶,我们有智慧加勇敢。
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摧不垮,打不烂,敌人要前进比登天还难。
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奋战五昼夜,把敌人消灭在我们的阵地前。
焦瑞霞,笔名山雨,中共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乡土诗人分会会员、天津市老年人大学甜园文学社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喜好文学,退休后参加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文学研修班学习,负责编辑出版了《从戎印象》《文苑方舟》《津沽往事——百姓的故事》,参与编辑了《美好乐章》《甜园文学》及天津市老年人大学《校园最美银发学子荟萃》等书刊;有作品和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其中有论文获文化部第三届“群星奖”铜奖、京津沪渝四省市群众文化研讨会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