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清风
韩广侠
在校园的两栋教学楼之间,有一小片竹林,这成了我课余漫步的好去处。
春天,竹林褪去往日苍翠的旧颜,泛出片片新绿,根部还有小小的嫩芽儿钻出,探着身子悄悄地张望这个世界。茎秆上细长的叶子被风的手掌轻抚着,左摇右摆地像是在与过往之人点头致意,又似忘情地跳起了春天的圆舞曲。而不管风如何嬉弄,竹干却一直挺拔向上,轻易不为所动,除非风力较强之时,才会稍稍有些倾斜,但仍是宁折不弯。清代郑燮就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足见其刚正不阿,不同流俗了。
夏天,密密的竹林满目苍翠,尤显活力四射。徜徉其间,一片清凉沁透身心。漫步在竹林中,既免去了日晒之苦,又享受着盈盈绿意。最妙的是再有一场小雨,但见千万颗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儿沿着细长的叶子纷纷滑落,宛若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子在欢快地乘滑梯。不一会儿雨后初晴,太阳也露出了笑脸,那些排在最后还没来得及下滑的“小家伙儿”们一时间被滞留在了“滑梯”上,最后只得在风的助力下倏然滑落。忽然,觉得发梢儿有水珠儿滴落,身上也似乎也有一些湿渍,但之前竟浑然不觉,真是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时,我仿佛看到雨中行吟的苏子正缓缓地向自己走来。
最喜爱的还是秋天的竹林,秋风飒飒,竹叶沙沙,宛如一曲美妙动听的轻音乐在耳畔流淌。这时,不再有蚊虫骚扰之苦,可以或专注或心不在焉地漫步其间,可沉淀,可自省,可回首,可憧憬,既可让思绪神游万里,又可让一颗心沉静如水,这时便觉与朱老先生(朱自清)有了心灵相通之感,可谓“地”不同却“境”相似:“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荷塘和竹林都是清幽之所,可以让人放空自己,暂时远离喧嚣和浮华,安静地享受生命之美。林清玄说:“人生有味是清 欢。”杨绛也曾在百岁感言时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但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却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岁月流转,秋去冬来。冬天的竹林自别有一番情致和味道。这时候的竹叶不会枯黄,只是看起来稍稍有些暗淡,茎秆依然翠绿,为冬天萧瑟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尤其是一场小雪后,莹莹的清雪浅浅地披挂在玉树临风的秀竹上,仿佛瞬间就由往日的翩翩少年一下子变身为历尽沧桑鹤发须眉的老者。风帮他们抖落掉身上的积雪,“老者们”却愈显精神抖擞。据说,竹在最初的时候生长会很慢,用四年的时间,仅仅能长3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就以每年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六年时间就可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表面看起来沉寂的竹子是将根拼命在土壤里延伸,全面汲取营养,默默积聚力量。想想做人做事也莫不过如此,不要担心你一时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人生需要储备,然后才能厚积薄发。但有多少人最终都没能熬过那3厘米,从而错过了人生许多绝美的风景。
伴随着冬天的到来,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古人除了对竹有“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花中四君子” 竹亦在其中,可见其超凡脱俗之美。
竹,四季青翠,枝干挺拔,既是高风亮节,刚直不阿的性格象征,又有风度翩翩的君子之誉。竹者重节,节者为信!古语有“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以此来赞誉竹的崇高气节。
我爱竹,因为它清幽雅致,挺拔秀美;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不惧风寒,傲雪凌霜;生生不息,催人奋进;蓬勃向上,不流于俗……
作者简介:
韩广侠,微信昵称:朗月清风。热爱生活,酷爱读书、朗诵,亦喜欢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抒写心灵。有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刊物,今后会继续坚持笔耕不辍,以文会友,共同提高。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赛征稿
暨华夏国际诗会
华夏杯中外诗歌散文大赛暨华夏国际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