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

舒婷
2021-02-01
来源:策兰文化传媒网

舒婷

(当代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代表之一)

2
舒婷,原名龚佩瑜(一说龚舒婷) ,1952年生,福建厦门人。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省文联、作协副主席,厦门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七、八届主席团委员。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代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省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舒婷,1969年参加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诗》,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真水无香》《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
中文名
舒婷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福建龙海市石码镇
出生日期
1952年7月28日
职    业
作家
代表作品
《舒婷文集》
主要成就
1980年,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原    名
龚佩瑜(一说龚舒婷) [2]
祖    籍
福建泉州 [4]
性    别

人物经历

编辑
舒婷出席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颁奖典礼舒婷出席2008年度中国十佳诗人颁奖典礼 [5]
19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
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6]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2019年10月20日上午,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舒婷连任市文联主席 [7]
舒婷连任市文联主席。舒婷连任市文联主席。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8]
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9-10]

人物评价

编辑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况军 [11-12]
舒婷的散文叙述轻灵而富有诗意,语言风格机敏、俏皮。——蔡强,张盛爱
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如《洁白的祝福》、《梦入何乡》、《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等。不同的是,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紧迫、焦灼的现实压力,而经过时间沉淀,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蔡强,张盛爱 [13]

主要作品

编辑
诗集
《双桅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年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会唱歌的鸢尾花》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86年
《始祖鸟》
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1年
散文集
心烟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年
《秋天的情绪》
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3年
珠海出版社
1994年
《露珠里的“诗想”》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8年
《预约私奔》
台湾九歌出版社
1998年
《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
花城出版社
1999年
《Hi 十七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
《今夜你有好心情》
花城出版社
2002年
选集
《舒婷诗文自选集》
漓江出版社
1993年
《舒婷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
《舒婷文集》(三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年
《当代中国文库精读-舒婷集》
香港明报出版公司
2000年
《致橡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3年

主要荣誉

编辑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 [1]
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1]
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12]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入选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 [12]
2008年,获得《诗选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荣誉。 [14]
2012两岸诗会桂冠人物奖得主。 [6]
2018年12月19日,获得“玉润四会”女性诗歌奖杰出贡献奖。 [15]

社会活动

编辑
2014年5月29日至30日,包括舒婷等作家应邀到泗阳采风创作。
在泗阳期间,十作家与当地文学爱好者互动交流,
参与“泗阳县文学院”揭牌仪式,并为该县《林中凤凰》杂志获奖作者颁发证书。
泗阳重视培植文学新人,全县文学创作队伍逾200人,当地作家张荣超作品《家殇》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16]

写作风格

编辑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17]

人物轶事

编辑
舒婷舒婷
笔名的由来:舒婷出生时,祖父循族谱“佩”字辈,为其起名叫“龚佩瑜”。舒婷在上幼儿园时,妈妈嫌这个名字不谐音,于是改名为龚舒婷。她哥哥是“书”字辈。《诗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诗《致橡树》时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笔名。 [17]
她与顾城:她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来怀念顾城谢烨,记录不少小事。其中有一件事——他们一起在北京吃饭,舒婷请他们吃饭,还请了一帮北京的诗人,但只有顾城抢着付钱,尽管他那时连木耳都养不起。他还帮着过去端盘子,而那帮北京诗人只在一般坐着隐隐地看着。
她与谢烨:当时顾城他们过得不好,她拿了些不穿的时髦衣服送过去,谢烨很喜欢,穿着也总念着
阅读114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