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关赋并序
张树彬
夫长城关者,花马池城外,去北门六十步,紫塞【1】之上是焉,今宁夏河东盐池县地。东陈横山峰峦延绵,西亘贺兰大河阻拦,其间三百余里,地势澶漫夷延【2】。“铁柱泉者,渟泓渊沦,广百其武。历四序而盈科,饮万骑以靡涸。兴武之野,方数百里,绝无水泉。胡马南牧,兹焉是赖”【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4】。树木成荫,流水潺潺。水涌甘冽,幅员数百里皆沃壤可耕之地。山川有驰骋之便,水草具饮牧之饶,北胡寇内,牧饮率由是焉。“王命南仲,往城于方”【5】,出车有之,是地为要。周汉以来,猃狁匈奴,长驱莫制;隋唐宋元,突厥羌狄,长驱直入。有明之季,瓦剌鞑靼,屡屡犯边,出没率由。成化之年【6】,筑长城三百余里,捍卫以资。然城复卑薄,安足为南牧障乎?嘉靖八年【7】,王琼【8】视边而叹:“险以守峙,守以险固。今城去军营远,贼至不即知【9】”。奏请沿营画堑,自红山堡之黑水沟,至定边营之南山口,贯清水、兴武、安定、花马四营,皆为深沟高垒,并设关门有四。九年秋边墙就绪,入冬虏入果不能越大小盐池。复一年四关门告竣。三门以营名之【10】,独东关门花马池为喉襟总要,题曰“长城关”。越明年秋,朝廷命尚书王琼、胡东皋等勘验,登长城关,酒酹落成之礼,交口盛赞:“天堑不是过矣”【11】。酒酣兴致,欣然笔,榜书【12】“朔方天堑”、“深沟高垒”、“北门锁钥”、“防胡大堑”四匾。悬之关楼四面。权以记之,是为序焉。
赋曰:天下长城关二百,惟此一关名长城。伟哉斯关,气呑河山。台高楼重,壁垒森严。“平固门户,环庆襟喉”,“羽翼陕北,控扼朔方”【13】。戍楼危处,长城逶蛇,迢迢龙脉,苍苍浩气。穹庐四野,风吹草低。月色沙碛冷,秋风透铁衣。蜿蜒东去望燕山,逶蛇西走阅贺兰。墙外射雕之野,关内沃耕之田。楼阁凌空自嵯峨,雉堞望中横晚烟。有一夫当关之险,呈万夫莫开之坚。“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14】。八大雄关,未列斯名【15】;九边重镇,总揽其三【16】。
嗟夫!登斯楼,张望眼。大雁南飞,云抒云卷。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扼塞制险,锁钥篱蕃。壮怀激烈,豪气凭添。月色沙碛冷,秋风铁衣寒。骚人长城登楼,题诗指点河山:“登楼渺渺龙沙地,极目烟销紫塞横”【17】。“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18】。“颉利已收南牧马,穷荒日日猎狐麋”【19】。
登楼凭栏俯瞰,浮思遥想当年。千古悠悠往事,仿佛犹在昨天。哪桩哪件,不在长城关前?扶苏蒙恬,逐匈驿马扬尘;孟姜寻夫,泣血哭倒边关。昭君出塞,扰抱琵琶遮面;李广卫青,出车直抵酒泉。苏武持节,牧羊北海,茹毛吞雪十九载;文姬归汉,别夫离子,琴抚胡茄十八拍。秦汉月色,常听鼙震鼓鸣咚咚,唐宋羌笛,惯看弓张弦弛嗖嗖。塞翁失马,故事发生何处?狄青双羊,两军阵前情生【20】。君不见,三边重地,辈出英雄。千古风流,一数旷世伟人。登六盘北望,抒壮志凌云,“不到长城非好汉”,飞兵直下长城关。历史开新篇,三边,由兹无狼烟。
噫吁唏!昔日古战场,今为旅游邦。绝无边城烽火,不再剑影刀光。尔今重修长城关,不作敌台作戏台。和睦民族,迎接八方。游人接踵,旅客摩肩。小米汤甜,滩羊肉香。唢呐吹破天,腰鼓震四方。八里城头人如织【21】,九曲龙门羊盘肠【22】。尧天禹日,丹霞碧云。悠悠长城关,胜景万世存。
注:
1.紫塞:北方边塞。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柴紫,实验室塞亦然,故称紫塞焉。”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唐罗邺《边将》诗:“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清孔尚任《桃花扇·赚将》:“一声叱退黄河浪,两手推天紫塞烟。”古以长城为塞,土筑。日久土色变深褐近紫,故称紫塞。明代时在花马池城北筑长城有二,先是“二道边”称“深沟高垒”。后南移二十到五十时不等再筑“头道边”称“河东墙”,皆可称紫塞也。
2.澶(读音“dàn澶”)漫,平坦宽广;夷延,地势平坦。与“澶漫”互文。
3. 引自明宁夏胡侍所撰《铁柱泉颂并序》,即花马池境内有铁柱泉。
4.《诗经·小雅·采薇》中句子,言铁柱泉之地水草茂盛。
5. 《诗经·小雅·出车》中句子,言斯地为要害,故筑设城堡驻守。
6.成化之年,即明成化年间,指公元1465年至1487年之间,于是处筑筑长城三百余里,称“河东墙”,今人称“二道边”。。
7.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即嘉靖已丑。
8.王琼,明中期名臣,山西人,字德华,号晋溪,官拜总制三边尚书、柱国、太子太保等职。时为三边总制。
9.引用明副使齐之鸾《东关门记》中原句。“城云军营远,贼至不即知”,城,指长城。意思是说,这一带的长城距戍边的军营较远,敌人到来时军营不能即时得到消息。
10.即其它三关门分别以营堡之名称清水门、兴武门、安定门。
11. 引自明齐之鸾《东关门记》。意胡东皋、王琼、齐之鸾等重臣登上长城关楼,举行落成典礼仪式,以酒洒地祭奠之,并称赞说:“天堑也不过如此而已”。
12.引自《东关门记》。榜书,古曰“署书”,大字书写,又称“擘窠大字”。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此处指胡东皋等四人大字书写“朔方天堑”等四幅大字。
13.以上两句引文均见1986年版《盐池县志》(宁夏我民出版社)。
14.引明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诗颈联。
15.八大名关未列,长城有八大雄关,指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长城关不在其列。
16.九边重镇揽三,意为花马池营长城关包揽九边重镇其中之三镇。明朝弘治年间,在绵亘万里的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设立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偏头(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榆林镇)、宁夏、固原、甘肃九个军事重镇,称九边重镇,又直称九边。九边中又以延绥、宁夏、固原三镇为胡虏入寇的要冲之地,特设为三边重镇,又直呼三边。花马池城虽未列九边重镇,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实为三边襟喉之地。故特置长城关为总揽三边。每岁秋防,三边总制必移驻花马池以亲临前线指挥。
17.引自明重臣刘天和《登城楼》诗之尾联。
18.引自明重臣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诗之颈联。细柳营,典故出自汉代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的故事。
19.引自明重臣石茂华《担兵防秋》诗之尾联。颉利,唐初突厥颉得可汗。此处指明时蒙古族贵族。忆收南牧马,指因长城关的建成,使鞑靼、瓦剌族收兵不敢南侵。
20.传说中的北宋青年名将狄青,与西夏国双羊公主,双方率军大战于长城关附近之野狐岭。䧃前相互爱慕对方年轻貌美,武艺高强,惺惺惜惺惺,因战而生情的爱情故事。
21. 花马池古城,即今盐池县城,城周约4公里,是一旅游观光胜地。
22.游长城关下九曲龙门,是盐池民间一大盛景。游玩路线盘旋曲折,百姓称之“羊盘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