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竹:攀登崂山(散文)

王瑞竹
2025-02-26
来源:中华作家网

prairie-679014_1920.jpg



攀登崂山(散文)

文/王瑞竹(青岛)


进崂山搜寻历史遗迹,探索崂山文 化,200余趟。当进山第100趟的时候,本人写下一篇散文。

2011年1月8日,是一个平常的周六。一大早,从家出发,坐公交车 到大河东,开始了第100次野游崂山之行 。

方圆近400平方公里的崂山,山连着海,山套着山,山峻林密,涧 幽谷深。在我的心中,一直充满了神 秘的色彩。曾经多次去景区旅游,但从来不敢走野路跨越雷池半步,生怕 迷失在大山之中。在同事的再三鼓动下,终于经不住诱惑,加入了崂山野驴行列。

大河东,这个位于崂山西南角的 村庄,倚山抱海,红瓦绿树。似乎每 一个崂山驴友,都是从这里开始,扑崂山的怀抱。我的第一步,也正是从这里迈出。

2009年4月25日,也是一个平常 的周六,打起背包,坐上公交车,来到大河东。顺村内道路,一直上到水库,再往上走,就是水急谷深的石屋涧。蜿蜒崎岖的小路,就在涧底的两侧。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泉水在乱石间欢块地流淌。一池池酒水,清澈碧透,紫茂的树木花草,刚绽出新芽。又香又甜的空气,沁人心肺。王子泉、参场、茶涧,一切是那么陌生,又是那么新奇。

这可是我的第一次,独自攀爬在 大山之中,山如翠屏,树如围障,分 不出东南西北,手机连信号也没有。 地图、指南针,几乎完全失去了作用。凭著感觉,寻若路标,勇敢地闯吧。侥幸的是,前面总会出现三三两 两的登山者,他们成了上天嗣给我的 最好的向导。到了黑风口,顺公路向上行,目标崂顶。五峰仙馆、太乙泉、坎门、八角池。 一直登上1098 米的丹炉峰。

到了自然碑,从地图上看,那里 有一条下山的小路。抱着试试看的心 态,走过去,果然发现了路口。沿山坡进入了迷魂间。一路下行,回到了大河东。圆满完成我的第一次旅行。

从此,每周来登崂山,似乎成了 业余生活的主题。春去冬又回,转眼间,已经整登崂山100次了。

玉女岗、棋盘石、天落水、跃龙 峰,这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奇观妙景,都一一揭开了神毯的面纱。崂山 地图标出的小路,我已经走遍。地图 没有标识的小路,我也走了许多。

从此,周末登崂山,成了我业余 生活的主题。春去冬又回。转眼之间 玉女岗、棋盘石、天落水、跃龙峰……这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奇观妙 景,都一一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今天再次重复第一次的登山路线,感觉已经大为不同。严冬季节的 崂山,树木凋零。许多地方还覆盖着 积雪。尽管天寒地冻,山风凛例,但 长空万里,天朗气爽,了望条件非常 好。登上崂顶,千山万壑,争奇竞秀,怪石耸立,群马齐奔。山山水水,已经没有了陌生感。一草一木,是那么亲切。那些曾经留下我汗水、体温和足迹的小路,又是那么富有情 感。真的很感激大自然赐与了我们这 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大美的崂山,美 在山海相连,美在水的灵秀,美在石的嶙峋,美在山的凌傲。

崂山是无私的,崂山是崇高的, 崂山是雄伟的,崂山是博大的。徜徉 在崂山的怀抱里,感觉是那么的温暖 又是那么的充实!

100次,除了与爱妻、孩子一起攀登外,崇山峻岭,密林深谷,大都是我独自一人行走其中。有时,走一 天也见不到一个人影。有人问我,一 个人走,就没有孤独的感觉?说心理 话,有时会有那么一点。但与无比珍 金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相比,这点 缺感,又算得了什么呢?

远离喧器、浮躁等等的尘世,自 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独目享受着大 自然的恩赐,真是无比的幸福。还有 那份探寻的乐趣,走通一段陌生山路,那种豁然开明的满足。

当然,在享受到自由目在的同时,危险也会随时伴随若自己。唯一要做到的是,临行前充分准备,爬山 时高度小心。无论什么时候,安全永 远是第一位的,可不能为了锻炼和娱悦,把小命也搭进去,在我鼓鼓的登 山包里,除必备的吃喝用品外,刀子、铲子、绳子、手电、指南针、救 急药品等,一应俱全。我还曾经冒着 膜胧的细雨,跑到到李村虎山小学, 向训炼登山队的队长买了一盒蛇药。 它一直躺在我的包里,但愿永远别用上。

不刻意追求速度,慢慢地走,细细 地看。对山中的小路,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战术。几乎每一次,

都要走一段没有走过的小路,那怕只是短短的一小段。在行进攀爬中,不 停地分析判断,特别注意叉路口的走 向。有时是出口和入口都找到,才在以 后的攀登中,放心地将这一段路走通。不到万不得己,尽量不走全程都 是陌生的路。对于走不通,又没有把 握的路,那怕原路返回,也决不冒险 硬 闯 。

山脊东部的小路,地形复杂,叉 路繁多,交通又非常不方便。每次登 山,仅耗在车上的时间,就达四、五 个小时。于是,我就留在最后去探索,选择在初春时节,趁道路清晰的机会,从穿越开始。天茶顶、北长岭 穿越,崂顶、泉心河穿越,五岔、华 岩寺穿越,滑遛口、仰口穿越。从熟 到生,由近而远,条条小道,逐步走 通;大海西岸的仙山秀水,也逐步熟悉。

没有迷失在深山之中,最重要的 是地图。还没有开始登山,我已经从 网上搜集到不同版本的电子地图。又 将最新的等高图,印成大大的防水版 图,时刻带在身边。那可是我的葵花宝典。格等高图、山势图、景区图、卫星地图,放在一起对比研究,成了我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从网上浏览各个登山队的游踪,借鉴他们的登山 经验。与网发共同分享登山的乐趣,也是我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在登山中,将贴子中的图片、地 图上的表示和山中的实景相互印证。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学习崂 山的地理结构、风土人情和文化知识,也会妙趣无穷。大山深处是肃穆 的,高山秀水是具有灵气的,站在大 山极顶,登高远望,天高地阔,你会 感到到,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是那么微不足道。

一个人沉浸在大山的怀抱中,大口呼吸着他纯静的空气。在大山的引 导下,会不自觉地去沉思、去冥想。沿着思想深处的崎岖小路,打开智慧之门。大山为我一人所独有,我顺自然天性而存活。此情此景,人类那些 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等豪 言壮语,你会感觉是那么渺小。不违 天逆常,效法天道,顺时适变。天人 合一,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才是吾辈生存之真谛。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孰乎仁,故能爱。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万物生长收藏有其规律。与天 地相似, 一切顺从自然之道。我们人 生的境界始终与宇宙的法则、与天地 的法则合在一起:人的生命必须与宇宙自然浑为一体,任天而动,天理 流行。“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

自然界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所需要的一切。人类在获得这些生存条 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裁成和辅佐自 然界,效法天地的精神,来实践我们 仁爱仁慈的理念。像大地高山那样付出,共同完成生命的意义。时常与山水相伴,与自然互融,就会感觉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这些深奥又朴实的哲理,已经不 知不觉地流入血管,刻进骨髓,渗入 到心灵深处。

·

作者简介:

王瑞竹。男,汉,1948年1月生 于青岛,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退休   英语教师,中共党员,青岛市作协会   员,中华作家网终身制签约作家、中 国作家文学联盟会员。出版图书《诗画崂山》等。曾获2021“相约七夕”第 三届文学大赛“永恒之恋诗歌奖”、“2023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金奖等奖项。

阅读42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