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做自己的光

何楚涵
2024-11-30
来源:


欧阳修


平芜尽处是出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三岁失怙,成年后得遇贵人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贵人?就是那种在人生关节点帮助过你们的人?下面这个人,他既遇到了贵人,也成为了别人的贵人,这个人就是欧阳修

说起欧阳修,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他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千百年来,这位清醒的醉翁横跨北宋政坛和文坛,毫不夸张地说,北宋因为有了欧阳修,才群星闪耀。

欧阳修还有一个美称,叫“千古伯乐”。1057年,他当主考官的那一届科考,被称为千年科考第一榜,科考史上的高光时刻。“唐宋八大家”里有五个是他的学生,还有两个是另一个朝代的,还有一个是他自己。不仅如此,张载、程颢、吕惠卿等大咖,全部都是他在科考考生中捞出来的。

欧阳修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三岁失怙,跟着母亲投奔了自己在随州叔叔,在《宋史·欧阳修传》中记载:“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意思就是,欧阳修家里没钱供他读书,母亲就用芦苇杆在沙滩上教他写字。我们现在形容母亲教子有方的成语——“画荻教子”,就是从这里来的。


欧阳修16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随州乡试,毫无悬念失败了。但是欧阳修很幸运,在他22岁的时候,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大贵人,当时汉阳的军政长官胥偃。胥偃得知欧阳修是一个颇有才气的穷小子,不仅没有嫌弃她,还让他住进自己府里,包吃包住,亲自教导。两年后,胥偃升任为京官,他也就顺势把欧阳修带去了汴京。欧阳修跟着胥偃的这几年,不仅在学术上突飞猛进,更重要的是胥偃带他参加文人雅士的聚会,给欧阳修引荐了很多人脉,让来自穷乡僻壤的欧阳修,眼界和格局迅速打开。欧阳修24岁的时候,终于中了进士,恩师胥偃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欧阳修,让欧阳修真正成为了自己的亲人。


勇而不惧,做自己的高山


胥偃对欧阳修来说,就是他第一个最大的好运,是胥偃的教导和指引,欧阳修知道了天地有多宽广,人心有多深邃,个人的能量不可估计。不过很遗憾,后面因为庆历新政,欧阳修和胥偃站在了不同的阵营,翁婿之间反目成仇,胥偃至死都没有原谅欧阳修,而这也成为欧阳修,一辈子都放不下的挚痛。

但是在欧阳修内心,他已经被胥偃种下了一颗种子,那就是他曾经被胥偃照亮过,而如今他自己也要成为光。所以欧阳修的一生,礼贤下士出了名的。他推举的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没有一个是富家子弟。欧阳修50岁那年,被任命为科考主考官,当时学术界流行写“太学体”。“太学体”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用词怪异,晦涩难懂,不说人话。但欧阳修非常刚,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自己定了一套“不合时宜”的标准,然后把98%写“太学体”的考生全部刷掉了。于是,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等一帮人就脱颖而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北宋政界、文坛、思想界的一座座高山。欧阳修在《续资治通鉴长编》里是这么说的: “及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嚣薄之士,侯修晨朝,群聚诋斥之,至街司逻吏不能止,或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意思就是说,这录取榜一出,那些大家公认的夺魁选手,全部落榜了,于是他们就趁欧阳修上早朝的时候,围着他骂,一直骂到城管来维持秩序,甚至还有人写祭文送到欧阳修家里诅咒他。但自此以后,士子们的确文风大变,平易自然、流畅婉转,成为宋代散文的群体风格,而这一届考试也毫无争议地成为史上最强科考。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始终想为别人撑把伞,因为被善待过,所以也想温暖身边的人。欧阳修用坚定、大爱为世人树立起一座丰碑,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自带光芒,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高山。


阅读751
分享
滚动公告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