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天诗十首

卢晓天
2021-10-12
来源:中华作家网

微信图片_20211012082107.jpg



卢晓天诗十首



1.今湖已秋


我一见芦花灰白心中就涌上悲怆

我见不得树凋草枯

见不得

那些落叶,飘落

在秋风里,晃晃荡荡


我也不舍每一朵小花

以及弱弱的,几棵小草

我次第着把它们摄入相机

存储进我的记忆

它们,不会凋零

永远不会


我发誓我要捂住秋风

不让它从我手指的间隙

逃出,不让它

去折磨黑天鹅的翅膀

去剥夺一根,那怕仅仅一根羽毛。


可是我的誓言多么苍白

苍白,如那株苍桑的芦花,

一泓秋水,明镜似的

看透我与蓝天的忧郁

让湖心的小舟,

远处流放……


手指并拢,打开

打开为掌,

我该与谁击掌

去守候永远的繁华?

在菊黄蟹肥的季节

在秋的一轮清月下

重温春的温柔,夏的

热情


并拢五指,我看见秋风在掌纹中,挣扎、攀越

让我的血脉,一点一点

逐渐膨胀,

踱步湖畔,我开始于坠叶中觉悟

万物开始向收获竞跑

蓄芳于春

蓬勃于夏的荷花,

将浪漫的思想收拢,

交给厚实的泥土,

所有的隐退,

都是在等待水落石出

等待,在雁归来时

捧上沉甸甸的收获。


释怀,我学着秋波流转的眼眸,

去读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的表情,

去读岁月的从容淡定。



2.夜雨过湖


临湖,夜雨刚过

雨水滤过的湖径,有风

摇落一片片黄叶。


立秋的门槛甩在身后

那些夏日的云朵

也在身后,

它们已栖息过我的眉睫


现实挤压梦境

秋风,开始扫荡往日的蝉鸣

那些夏日的星星,

今晚,象暮春的花朵

稀疏寥寂


中秋不远

出门之前,我饮完昨日的残酒

一饮而尽之后

我抚触了一下门口的蒲公英

一哄而散,蒲公英在风里

笑我书生多情。


多情应笑,暨阳湖

这个秋天,

我将在湖岸与牵挂的友人

遥遥相望,悄坐石椅

在思念中推杯换盏,

想友人墙上的那幅山水

旷荡、幽远

想我赠予他的一秩江南小令

友人留在桃花渡口的微笑

我用一抹朱砂,

代替。


中秋不远

我已经怀想郊外的茅舍竹篱

怀想菊花灼灼里的

那一场宿醉

醉眼里,

沙洲优黄酒色过度

港城驿站的呼唤

一声,又一声

如秋叶扣击门扉

如鹧鸪鸟

从深山传出的鸣咽。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

如夜雨,在今晚的湖面

盘点荷叶。



3.立秋之后,等待一轮圆月


立秋的门槛不可突破

我一迈过

风紧随其后

四散,去寻找杜甫的茅屋


我也寻找,苍茫的目光

在暨阳湖的夕光里

起起落落


荷叶绿裾有残,

一批又一批的荷花

不知所踪

水面只有单调的芦苇

倔强地,向彼岸远眺

一叶孤舟,

在湖心,离群索居。


而我则让目光

穿越这些,去触摸水中,

落日即将淹灭的辉煌   

我凝眸,并用手加额

白鹭依然起舞

翅膀的激情,

扇动着半山的枫林

风过手掌,

风过五指

风过,我的衣襟。。。


走过立秋的门槛

我在向晚的钟声里

去漫步湖畔,

去拐过栈桥,去见

秋水伊人

而秋声依稀近了

刘禹锡的一鹤

明天就会排云而上

而我得在向水之岸

抓紧想象水中升起的

一轮秋月。



4.秋来,去山间拈花惹草


一花在手

思念,在掌心踯躅

旧日的时光

在秋阳里娉婷

掌纹间

秋风捎来山山岭岭的期待

花,该成为空谷幽兰,


那么借风,

让它幻化成一叶风筝吧,

在天高云淡的背景下优雅着腾挪。


一注山泉,斜斜地,在山坡流淌

你目光迷离起来

你忽然觉得

这脉山泉,

是横跨山岭间的彩虹潺潺沛沛的声音,

是秋光,

抚摸着行将成熟瓜果他。



5.秋风,在立秋的日历上打旋


额头拂过凉意

一伸手,我捉住一枚落叶。


我按住了地球仪的一段经纬

我看见风捎凉爽

在这段经纬间踱步


丰收的颜色,从东到西

渐行渐深

目光在经纬间徘徊

曾经满眼的绿

渐次洇染成鹅黄、藏青


立秋,一枚枚落叶灌满凉意

我目光的距离之外

落叶的沿途

应该掠过雷雨

蝉鸣的提醒也曾撕心裂肺

落叶飘坠

决绝的神情

让山河变色


凉风掠过立秋

太阳很快变脸,面部线条,

开始柔和

而我捉一枚落叶

站在立秋的站牌之下

让时光之手

把落叶投影给站牌

我顿然觉得觉得,

我是在写诗

光阴是妙手丹青。


立秋,落叶成诗

满地都将是光阴的碎片

我突然泪泫,

我要在秋天俯拾所有的坠叶

缀补我寂寥的心境

以模拟出春天的

一朵朵笑靥,

如花。



6.秋到暨阳湖(之一)


不用邀约,真的

来你身边,我已成习惯


而这个秋天,我的确无处可去

天高云淡,我没有风筝

海正辽远,我没有樯帆

家里的魚缸

一只红鲤,奄奄一息


暨阳湖,今晚

且让我依然.以你为港

做晚霞里的一只老船

去听渐起的秋虫唧唧

去看一排又一排的

芦苇

秋风里,

争先恐后,

作了那半亩荷塘的画屏。


鱼翔湖底,

所有的水纹

都无法托举,荷花的残蕊

静水流深,平视那些湖灯的光芒

一树树岸柳垂垂老矣,

与夕阳,依依惜别……


而我,于湖畔独佇

想象即将到来的

芦苇的一头白发

心中灌满了秋风的

呜咽……



7.秋到暨阳湖(之二)


我需要另一种倾诉,

我需要象秋风一般放荡

不羁,

去天马行空


把脚尖向前,把门放在身后

唐诗宋词,

已搁置书架

演奏元曲的古琴

凉在一边

一管狼毫,也暂时小别吧

心仪的水墨丹青

不妨,

我去湖边现场临摩


构图在胸

我会和秋风一起

在湖边,有别样的倾诉

一只只画舫和红雨伞,

以及花红柳绿

这些玲珑的江南小令,

改了,过于甜腻画卷

不适宜秋天。


秋天有别样的倾诉

比如可以让层岩叠翠

让层林尽染,枫的火红

秋天需要旷荡的画卷

荷花不再娉婷,花容失色

芦苇不再青葱,俯首低眉

秋天,只允许秋波横传

暨阳湖,

能够客纳天高云淡,

能够,看一鹤排云而上,

望断南飞雁……



8.秋到暨阳湖(之三)


频频,把手放在水里

去测试阳光的温度

去释放

我内心的焦灼


我习惯了夏天的阳光

一把遮阳花伞

一直,在我的车后座

我习惯了夏日的蝉鸣

以及

偶尔掠过的凉风

至于窗外的美人蕉

我也已经习惯了

花的舒展,

和花的闭合。


把手放在水里,

这是立秋过后

我的很频繁的动作

我真的内心焦灼

那么多的蒲公英漫天飘洒

那么多的红蜻蜓

晚霞里起舞

让我不能清晰地

向夏日的云脚,作热烈的告别

我不舍夏季的泪眼婆娑

使向日葵的花瓣

在视网膜上重叠。


俯身探水,暨阳湖

在你身边,

我暂时还不习惯听唧唧的秋虫

不习惯,看见荷花

一盏灯,一盏灯地

熄灭。

手的水温低了

掬一捧秋水,天边的那朵晚霞,

有星星的眼泪,隐隐约约。


独佇,城市的夜灯

潮涨一般,漫过湖面

也漫过我的心际

秋来,

其实是预告了冬天的寒冷

让我在夏日扩张了血脉和岁月

开始缩编。


静水流深,白日里的帆橹

不知踪迹

抢魚鸟的翅膀

竭力,掩饰芦苇的深度

那些夏日里

踏浪而来,滚烫的诗句

无语,如岸边低垂的杨柳。


独佇。很多年以后,

暨阳湖啊,

你是否记起散落你心底的,我的诗句?

或者说,你的秋波流转

是否,曾抚摸了我的只言片语

而你深藏思想的一只又一只石拱桥下

那些飒飒秋声

是否呼唤过,一个

那怕一个,

秋水伊人?


归吧,暨阳湖,

今晚我不放歌,

我只踏月色,在你的身边走过,

想一想来日的登高,

我手持一支茱萸,

从你身边踯躅时,

你波涛千迭,

可否作我的风尘知己?



9.秋到暨阳湖(之四)


我的目光瞬间温柔

当秋风,

刚刚吹起我长发一缕


系缆的绳索颜色深沉

一叶白帆

在芦苇的喧哗声里

悠悠闲闲,

漾起滟漪

远山的鸟叫次递传来

枫叶红了,

湖面的阳光,

追逐白云的裙摆。


湖鸥的目光如我温柔

抚摸水波的动作

有些缠绵

黑白相间的双翅

挟持荷花的残香

一朵向日葵,又一朵向日葵

引体向上,

是眺望北雁南归,

还是湖水泱泱?


暨阳湖,我总想不经意地

悄然从你身边走过

让款款波浪,

铺排我无限的诗句

湖心岛让我神思悠远一架风车

让风铃,

把暨阳湖的声名传播


秋到暨阳湖

我的脑海,自动搜索我所思念的人,

我觉得我秋来湖边

是自觉地等一个人,

等她和我一起

把一湖秋水

浓缩成一颗,相思豆

如高天一样的颜色。



10.湖岸,遥等秋声


我决定我在这水边

坐到夕阳下山

坐到所有的水鸭子不再

嘎嘎的叫

所有的白鹭鸟

不再在湖面,炫耀它们

洁白的翅膀


我要坐到游人散尽

一叶又一叶扁舟向我靠拢

一丛又一丛的水竹芋

在星空下,

伸出一只戴着花冠的手

对我暧昧的笑

坐到水波累了,不再

心旌飘荡

不再让水烛,

打探我的行程,不再

让我俯身,

去寻找一天的白云


这个黄昏

我就在这水边坐着

坐看风流云散

坐看斜阳碌碌,

缘山坡而下,面带光晕

而此刻,我会侧耳倾听

从芦荡深处

传出的歌谣,渐行渐近

一只又一只拱桥

有归人拾级而上,

一排排江南民居,

云深处,隐隐约约。


从石拱挢依阶而下

从木质的曲桥逶迤而来,

我摒蔽了蝉鸣

我是来听秋声的

秋的月亮还没有升起,

鹧鸪声,

还在山的那边

行吧,那我就在这水边久坐

面带笑容,看夕阳下山。


卢晓天,笔名晓天、阳关,作协会员,主任记者。供职于中央新闻单位,当过警察。著有散文诗集《A是爱的字母》,诗集《剑啸雉水》、《海之门》、《春天的水边》,长篇报告文学《东疆金盾》、《高分是怎样炼成的》等。纪实文学《南通教育之谜》在《新华日报》连载。另有文学作品散见各大报刊杂志,网站,入选诸种选本。与人合作编辑出版各种文集多部。曾获黄河杯全国散文诗大奖赛一等奖,中华龙杯全国诗歌大奖赛第一名等多类奖项。座右铭:可以出让智慧,决不出卖良知。

阅读57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