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尖上的乡愁
何爱玲
四月,草木深深
抓不住的风声吹过平原
田野里麦色青青,隔着村庄
一缕炊烟飘向落日的尽头
那里暮色霭霭,那里荒草萋萋
此刻,我面对空旷的荒野
在时间的深谷
任春风浩荡,任万物葱茏
风吹向阡陌,我路过阿婆锄过的田头
对将要播种的稻子、玉米和棉花
说出这些年跌落在麦尖上的乡愁
“旧影里藏着粉身碎骨
光、星辰,雨水替它们活着”
风在沉默,它在等一个“胸口埋瓷”的人
喊破春天……
爱的仪式感
著名童话《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对话,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真正的仪式感,是不必刻意的呈现,也无需华丽的表达,它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与外界做出相关联接的桥梁,是情感的共振,是寻常日子里的温暖调剂,它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好。 三毛说:“人这一生匆匆而过,如果真有所图,也不过是一份温暖和惦记”!
其实,仪式感从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是把细碎的生活人情化,诗意化。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或者是再细微的小事,只要祛除苟且,带上仪式感,就能获得一份快乐和温暖,就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之外,找到生命的价值。
时光是一本厚重的书,简单翻阅,怎能感悟生活的真谛。书籍需要细品,才能读懂文字里的山高水长;生活需要仪式感,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我想,我们都是需要仪式感的人,我们需要通过那些仪式感来感受幸福的真实存在;需要那些仪式感来充盈简单平淡的生活;需要用那些仪式感来装点和丰富终将遗失在岁月里的记忆;需要通过仪式来传递彼此间的尊重和期许,爱恋与呵护。生活如此繁杂,静语时光射还能为你保留仪式感的人!
“一生之重,不过饱餐与被爱;一生所求,不过温暖与良人”。所以,每个人生命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而仪式感就是赋予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
何爱玲,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语文教师。爱好文学,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成都市级和区级奖项。发表刊物 《天府新教育》总第27期:“生活是最好的教育---从疫情期间开展“停课不停学”谈起等。
教育理念: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