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里过大年(散文)
王尊广
1986年的春节我是在新兵连过的。
那时候,虽然我们已经入伍来到地处长白山腹地的北国军营近两个月了,但由于新兵军训尚未结束,领章帽徽还没发给我们,那些爱开玩笑的老兵们依旧称呼我们“新兵蛋子”。“新兵蛋子”就“新兵蛋子”吧,谁让咱没有那“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解放军的标配呢?
刚来到新兵连不几天班长就给我们说了,因为我们是炮兵部队,新兵训练包含新兵基本训练和炮兵业务训练,从头一年的11月份到部队开始,要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5月份。以春节为界,春节前是包括单兵队列训练、体能训练、轻武器分解结合与实弹射击和投实弹等,春节后将进入炮兵专业训练。
此时,作为名副其实的“新兵蛋子”的我们,由于已历经了近两个月的新兵强化训练,走路、跑步、站姿、坐姿,甚至吃饭、睡觉等已明显呈现出军人作派,刚入伍时候的想家情绪也荡然无存。在每天早晨出操、上午训练、下午学习、晚上开班会,间或参杂一些爬山打柴之类的活动中,时间过得飞快,从11月15日到部队,转眼间元旦过去了,倏忽间春节又到了。从记事起就掰着指头盼过年,在家过了19个年了,这人生以来的第20个春节无可辩驳的要在部队过了。每想到此,心里不免有些小激动,这新兵连里过大年该怎么个过法呢?
长白山区是雪的王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往前咱就没有发言权了)的冬天,十天半个月要不来场大雪那就不是长白山了。我们新兵连座落在两山夹一沟的大山皱褶里,一条弯弯曲曲的沙石路向大山里边延伸,我们的营房就在沿路边上,坐北朝南,红墙青瓦平房依山而筑,听老兵们讲,这些盘着火炕内有火墙住着还算暖和的砖瓦房,是抗美援朝回国的第一批戍边军人们一砖一石建设起来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轮到我们了。
11月中旬初到这里时,我被震撼了,那雪的王国,那无处不在的皑皑白雪,惊艳了我的眼眸。远山一片银装素裹,近处的植被、灌木,像极了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雪蘑菇,它们或匍匐或奔跑,一眼望不到尽头,山沟里边那个朝鲜族小山村也完全被雪笼罩,民族特色的房舍在白雪掩映下玲珑剔透,只有家家门前挂着的灯笼透出红红的亮光。
眼看就到春节了,大雪又落了下来。早上打开宿舍门,外面雪已盈尺。不等连排通知,各班新战士们纷纷拿起扫把、铁锹,更有战士卸下过道门板,拿来自己的背包带,二人或三人组合,后边有推的前面有拉的,一幅热火朝天的边关扫雪图精彩呈现。一般老百姓扫雪都是把雪从高处扫向低处,最后推到树丛或路沟里完事。但军营清雪绝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把雪一排排堆放到营区两侧,堆放到沿路和大门两边,然后向整理内务叠被子那样,修整的四四方方,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就形成了。指导员和文书还领着战士们利用雪堆出方块字,于是在营区门口和沿路一侧便出现了两幅标语,一幅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另一幅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那白雪映衬下的红字格外醒目。
忙完雪的事已是除夕上午11点多了。下午各班到炊事班领饺子馅和面团,各班包各班的大年夜饺子。
这时连队值班员吹响了午饭集合哨,新兵一排、新兵二排集合完毕,向连值班员报告入列后,全连战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呼着响亮的口号“一、二、三、四”,向饭堂走去。在饭堂门口,全连战士又共同唱起《战友之歌》和《团结就是力量》。
“战友战友,你来自边疆我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军歌嘹亮,歌声悠扬,我们的心也如这歌声一样坚强如钢。谁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大年三十的中午,大声呼唱着军人的歌曲,哪个战士的心不坚如磐石呢?
当值班员一声“开饭”,战士们依次进入饭堂,来到自己班自己的位置坐下。未及进入饭堂我就闻到了今天的饭菜分外香,当我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定睛一看,“呵,十菜一汤”,这么丰盛啊。有红烧排骨、小鸡炖蘑菇、香酥鲤鱼、酱闷肘子、猪肉炖粉条子,还有土豆丝、白菜豆腐、清炒萝卜条,外加一个冒着热气的紫菜鸡蛋甩袖汤。那喷香的大米饭每人一大碗早被各班的值班员盛好放在餐桌上。连队集体就餐是不准言语的,大家看着如此入伍以来最好的伙食,相互示意后便吃了起来。
在连队每个战士只有一个洗脸盆,洗脸盆也是洗脚盆。吃完大年三十的会餐,我们几个在副班长韦凤军的带领下来到炊事班领饺子馅和面团,此时那洗脸盆洗脚盆又转换角色成了厨房用具了。我们不讲究这些,只能洗的干净,才不管以前洗过啥呢?馅和面团领来了,班里那么大点地方,又有南北两铺火炕,在哪儿包呢?班长说,把被褥週起来,炕板就是包饺子的好地方。果然,週起被褥后的炕板平平整整,用毛巾一擦,包饺子正适合。一个班一个班长带七个新兵,班长是河南的,班副韦凤军也是新兵,家是沈阳的,其他还有山东的、哈尔滨的、河南平顶山的等,七八个人来自七八个地方,包的饺子自然形态不一,像极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兵。好在“饺子好吃不在褶上”,只要捏紧包好不透水就是好饺子。没有盖帘,包好的饺子就摆放在脸盆里,摆满一盆就送到屋外天然大冰柜里速冻,只等到晚上的联欢晚会结束,煮饺子吃饺子。
在我的记忆里,那年在新兵连里过大年,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新兵连自己的联欢晚会了。因为人们对于联欢晚会的概念还比较陌生,虽然中央电视台从1983年春节开始举办晚会,但那时电视还没有普及,别说农村青年,即使城市里的青年又有多少看过联欢晚会呢?听说除夕晚上连里要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大伙儿期待的心不亚于“大年夜吃饺子”。那时的连队最宽敞的地方就是饭堂,所以饭堂也是连队开全连军人大会的地方,联欢晚会当然要在那里举行了。
晚会定于晚8点开始。7点50分各班列队来到了晚会现场,还是按吃饭位置每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正前方那一方空地就成了舞台,上方墙上红纸黑字“新兵二连春节联欢晚会”赫然入目,舞台左边多放置了一张餐桌,除了连长、指导员外,还有几个不熟悉的首长已在那儿落坐,旁边还坐着几位我们通称为“嫂子”的家属。
那次晚会可能是最简陋的晚会了,简陋到没有麦克风,没有音响,无论什么节目全是发自自然的膛音。
晚会有新兵连指导员黄埔军主持,开场歌曲依然是全连大合唱“战友之歌”和“团结就是力量”,两歌唱罢室内已是热气氤氲,激情澎湃。主持人开始介绍参会嘉宾:营长王殿臣、教导员李长青和家属、副营长兼新兵二连连长黄书学、一排长滕连双、二排长金豪。
节目当然没有外援,全是干部战士自编自演的小节目。之前班长曾让我报个节目,我哪有什么文艺细胞,好在我们班副来自沈阳的韦凤军将代表我们新兵一班表演节目。
记得当时晚会上的节目五花八门,即有想念恋人演唱相思曲的,也有思念家乡清唱家乡歌曲的,还有戏曲演唱。虽然没有音响,但大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非常认真,沉浸在晚会浓浓的氛围之中。
来自哈尔滨的一个新战友,请原谅我今天想不起你的名字了,记得当时你捧着一把吉他上场了,演唱的歌曲充满缠绵爱意:
“我多么希望你别走
能留下来陪伴我
你为了什么不再停留
留下孤独的我
那每一次相聚太短暂
你总是默默无语
那每一次挥手别离
叫我心里难过
我多么希望你别走
这并不是我的错
那漫漫长夜我怎么过
别再让我迷惑”
听着战友弹着吉他如泣如诉的演唱,我心里感叹,这大城市的人就是不一样,年纪轻轻不仅拥有了爱情,还敢于唱出来。后来才知道那是台湾流行歌曲,当时还真以为是他自编自演的呢。
该我们班副韦凤军出场了,只见他把一个笔记本卷成圆筒拿在手上当麦克风上场了:
“沈阳啊,沈阳啊,我的故乡,马路上灯火辉煌,大街小巷人来人往,披上了节日的盛装,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矗立在古老的沈阳,我想回到那个地方,去建设可爱的故乡。亲人啊,朋友,慈祥的爹娘,愿你们平安健康,生活的道路那么漫长,我日夜思念家乡,有朝一日我重返沈阳,回到那久别的故乡,我和亲人欢聚一堂,共度美好的时光。”
一曲《沈阳啊沈阳我的家乡》唱罢,引来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时副营长兼新兵二连连长黄书学站了起来,他“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带着浓厚湖北味的普通话说:“今天晚会的主持人,也就是你们的指导员黄埔军,他多才多艺,不但会做政治思想工作,歌也唱的非常棒,让他给大家来一个好不好?”
“好!”台下异口同声的说。
可能事先黄副营长没有和指导员沟通,这会儿指导员有点紧张,连连摆手说,我没有准备、没有准备。
台下不知哪位排长喊了句“指导员来一个,指导员来一个!”这一喊不要紧,“指导员来一个,指导员来一个!”在饭堂里此起彼伏起来。
见此情景,黄埔军走到战士们中间向大家拱手示意,说“感谢各位领导和各位新战友的信任,今天光准备怎么主持了,没想着唱歌,既然黄副营长点将,大家又这么期待我唱,那我就把一首《十五的月亮》献给大家,唱的不好请谅解。”指导员说罢便站在战友们中间唱了起来: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
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你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 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
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 是我的心愿
也是你的心愿
啊 啊
也是你的心愿”
一首《十五的月亮》从指导员嘴里唱出来,虽然没有歌唱家唱得那般字正腔圆,却也唱的投入,充满深情。那一瞬间,你能感觉到指导员仿佛唱的就是他自己,自己在边关戍守边疆,妻子在河南老家尽孝爹娘养育儿女。从歌声中,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军人的奉献不只在战场,和平年代也无时无刻都在奉献!”
压轴戏要出场了。支持人宣布:下一个节目有请教导员李长青携嫂夫人敬萍女士为大家演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大家欢迎!
教导员是黑龙江人,曾来新兵连给大家上过两次政治理论课,没想到这黄梅戏他和妻子唱起来也有板有眼: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绽笑颜
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与娘子戴发间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抵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教导员和嫂子一曲唱毕,掌声徐久不息。他以一个标准的军礼向大家致意,说:“新战友们,今年是你们踏入军营后的第一个春节,经过一段时间的军训,你们即将完成从一个地方青年到一个合格军人的转变。你们远离亲人,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军营就是你们的家,所以你们在哪里过年,我们就陪着你们在哪里过年,祝大家春节愉快,过年好!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父母亲人拜年!”
教导员的致辞是晚会最圆满的结束,虽然晚会结束了,但大家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吃过年夜饭饺子,虽然已过午夜,但我躺在热腾腾的炕上,睡意全无。这新兵连过大年的情景一幕幕晃动在眼前。我拿出纸笔,伏在被窝里,打开手电,写起了家信。我要把在军营过年的情景告诉家人:我在部队挺好的,莫要挂念。
2023年1月10日于济南
作者简介:
王尊广 中共党员,山东金乡人,生于1966年。十届金乡县政协委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长春新诗学会会员,半朵中文签约作家,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刊发新闻作品。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多次获评原沈阳军区、集团军、师和省、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暨媒体优秀通讯员。有纪实文学、散文、诗歌在《当代小说》《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天津散文》《长春日报》《支部生活》《党员干部之友》《当代社会》《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等刊登。
网站编职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执行总编:晨起、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小河、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执行主编:
周桃桃、周伟、周晓燕、艾琳、周倩、钟国强、陶美、曾燕、管彤、戴维斯(英国)、邰鑫宇(新加坡)······详见官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加入
中华作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