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入围| 百川散文

百川
2024-06-03
来源:中华作家网


点击转发、投稿: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征稿通知

           

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散文)

百川


     人性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个人一生中所遇到的绝大多数事情相对来说都有两种选择,人们总是通过权衡利弊得失、在认知的范围内去做出选择,以求利大于害或有利无害,从而走出了自已的人生和命运。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世界及人类社会中人心人性等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人的思想就是由一系列认知组成的。人的智慧高,觉悟的灵性、认知的水平及思想层次就高。当人的思想认识形成后,就从思想中选择并产生了言语和行动。不同智慧的人由于气度胸怀、格局志向及视野眼光的不同,对同一件事就会有不同的认知,并做出不同的选择。认知和选择不同,命运就不同。认知层次低的人,处事能力就低,机会再多也不会利用,甚至会把一付好牌打坏。每个人都被认知限制着,通常情况下,人们无法得到超出其认知范围以内的财富和地位,即使得到了,如果认知水平跟不上也会再失去。


       认知的范围就是上知天道,下知地道,中知人道。而对人道的认知重点就是要认识和了解人性及人心,知道了人性人心的本质和两面性,就能深入了解社会关系和人情世故;如果读不懂人性,看不透人心,就不能清醒地识别虚情假意、伪装和假笑,就很容易上当受骗。由于人性和人心有层层伪装,是很难完全看透的,所以很多人在与人及社会交往中,经常会感觉做事不顺,外处受阻,有时还会被一些信任多年的亲朋好友欺骗坑害,于是便产生了许多迷茫和烦恼,对一些人和事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会痛苦不堪。   


      人性中有善有恶,恶性中是贪婪的人心(贪心),善性中是善良的道心(良心),故古代《尚书·大禹谟》中就有关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论述。人的智慧分三等:上智、中智、下智。下智者不明道,多以贪心处世,唯利是图而不择手段,命中多凶。中智者略近道,人心道心并用,狡黠而圆滑,是半君子半小人,命中吉凶参半。上智者明道,知敬畏,多以道心处世,心胸坦荡,故命运平安吉祥。


      认知决定选择。所谓选择,是指人们对所遇事情或问题作出的判断取舍或决定,它体现着人的智慧、格局和认知。人们出生前就已确定的如血缘出身、天赋智慧和性别容貌等以及自然界的四季变化、阴晴风雨等,都是不能选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感知到,这些不能选择的自然规律及先天所定的身份在冥冥之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选择和命运,这就是“定数"。


     选择和努力虽然都很重要,但选择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努力,如果盲目选择、逆势选择或选择追求的目标、方向出现错误,即使再努力也没有用,甚至会起相反作用。生活中有时会得到一些意外或侥幸收获,这些收获是在没有任何选择努力的情况下得到的,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实这种收获与自身定数和后天的认知选择都有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通常把这种情况称为“命好”或“运气好”。


     认知和选择是思维阶段的两个过程,二者一前一后,相互依存,选择依靠认知,认知决定选择,有了认知才能做出选择,只有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才会付诸行动,才会去做每一件事。有些选择虽然是盲目被动或是碰运气,但这也是基于认知做出的选择。任何人都要为自已的认知和选择买单,人们一生中所有认知和选择的结果,就是他该有的命运。

     

      所谓命运,就是人的生死祸福、贫富贵贱、婚姻家庭、疾病健康等一系列经历的最后结果。命和运既相互依存又有区别。命是与家庭出身、血缘关系、天赋智慧、气度胸怀、性格容貌等有关的先天所定,犹如植物的种子,是命运中的根本,亦称“定数”,定数不能改变;运是后天所遇的机遇或缘分,包括天时地利人和等,犹如滋养种子的阳光、土壤和水份,随时会变化,故称“变数”。运由命所主,命由运所发。命决定人的基本身份、心智能量和追求方向,有什么种子就会结什么果,正如古人所说:“人的一生端什么碗,吃什么饭都是定数“。运能够通过修心养性及行善积德等得到改变,从而影响命运的转化,所以古人有“命由天造,运由心转”之说。虽然命运可以造化,但这种造化也只能是在其命定层级范围内的上下波动,而一般不会越级,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命里吃一斗,走遍天下吃十升”的道理。


      命的好坏强弱由慧决定,分享了什么等级的慧,就有什么样的命。什么是慧?慧即先天所得的灵感、直觉、悟性和本能的情商及特长爱好,亦称天赋。慧定命,即定数,故称慧命或天命。人人都有先天使命,慧是使命的根。慧有不同,故其志向和特长爱好各异,顺着志向和特长爱好去努力,就能找到你的天赋智慧,也是在去完成先天使命。慧的能量大小称为慧力,慧力大,心力志向和气度胸怀就大、追求目标就高、处事能力就强,反之亦然。慧力的灵性或觉察力分四个层级,即“先知先觉、当知当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我国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人在母胎中的形成过程作了如下阐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内经》及道家理论又说:人体内皆有无形的心神和三魂七魄(各大医院和药店出售的养心安神丸、安魂定魄丹等即是调理心神及魂魄疾病的中成药)。三魂是指胎光、爽灵和幽精,皆由心中神气所化,其中胎光是人的生命之光或生命力之源,爽灵决定人的聪明慧力或直觉、灵感和悟性等,幽精主管人的性趋向功能并与七魄合而形成人的七情欲望及魄力胆识等后天意识,道家将幽精主管的这种后天意识称为识神。古人认为人体内还有灵性极高的第三只眼,亦称天眼。第三只眼是人体中的特殊潜能,聚焦在大脑松果体内,通向”七脉轮”中两眉之间的眉心轮,打开天眼者能穿越时空透视自然界的无形能量。由此可见,人的聪明慧力、气魄志向等能量源均来自于先天,所以古人有“先天聪慧”、“天赋异禀”之说。


      命运的兑现和转化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家庭条件、所处生活环境及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二是后天的品德修养、善恶心念及言行举止,三是所遇时代背景及天时、地利、人和等机遇缘份。否则,先天之命就得不到充分兑现或转化。所以古人有“命由天造,运由心转”、“时也命也”及“命好不如运好”之说。


      古圣先贤均倡导世人通过修心养性、积善行德做为转化命运的主要途径。对此儒家提出了三纲八目及止、定、静、安、虑、得等六个步骤。修心养性分三个层级:一是修正性格情绪,二是修正心态习性,三是修正善恶心性。通过修心养性、积善行德,人的周围气场风水、人情关系等机遇运气就会得到好的转变,从而影响命运的转化;反之,命运就会向不好的方面转化,甚至会带来凶险,故《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


       修正善恶心性是生发智慧、提高认知、转化命运的最高层级。庄子曾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错过人生中许多好的机遇缘分;一个人如果淡泊名利,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就会增长和提高,就会得到人生中许多好的机遇缘分。所以古代宗教及传统文化均要求人们通过苦心反省,修除各种贪欲邪念,行善积德,以生发智慧、实现觉醒或开悟,从而至达天人合一的至高精神境界,转化更好的命运。虽然各宗教及传统文化教化人们修心养性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它们教化人们爬的其实是同一座山峰,只是有的教你从南坡爬,有的教你从北坡爬。


     儒释道等传统文化所谓的觉醒或开悟,是指经痛苦深省后,心中的直觉、灵感和悟性已被打开,心灵渐与高维信息连通;已明身心两我、一性一命;能随时觉察情绪念头的出没并能及时收回和控制;时常内视自省,欲望烦恼逐日减少;喜少言独处、正心悟道;常超然物外,以旁观者俯视世间万物;大悟者入静后能绝念内观、神气合一、了知阴阳;心态转为通达平和、慈悯乐观、安然处变。


      命是阴性的看不见说不清的先天所定,运是后天所遇的能够明显感知且变化不定的各种机遇和缘分。命运构成了一种既恍又惚、若有若无的神密状态,人类无法准确判断和预知,故《易经》的易字就是万象变化不定的意思。命理学运用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生克理论对命运进行推算,也仅能预测一个大致的概率,所以古人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说,今人也有“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的说法。如2020年意外突发的一场瘟疫,颠覆了许多人在疫情发生前曾被算命师预测过的财运或命运,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人算不如天算” 。


      命运是人们心中普遍认可而又无法看透说清的一种客观存在,如同神密的宇宙一样深不可测。于是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时常出现一些人类无法解释或无力应对的奇闻怪事和偶然现象时,古人便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许多诸如“万事由命不由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唯心论、天命论的迷信观点。由此很多人便釆取放弃努力、任其自然发展的消极处世态度,从而影响了个人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上述唯心论、天命论都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消极认知,与《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古人所说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等观念都是相反的。

                 

      生活中一切事情和机遇都需要认知和选择,有时一些机遇随时都会变化或被错过,因此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去把握好各种机遇,同时也要量力而行。古人提出要“尽人事,听天命” ,意思是说既要积极努力地去寻求发展机遇,又要顺应命中所定能量的强弱,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顺势而为,而不可强求。古人所说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即含此意。


      所谓"尽人事",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去努力偿试和付出。得与失或者收获和付出都是相互并存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而付出的道路有时又是艰难曲折的,所以,人生中一切让你变美的路,都是风霜雨雪、严寒苦暑、扎心痛生。付出不一定成功,但不付出永远看不到成功。


      客观世界虽有其固有规律,但在运行过程中却千变万化,如旱涝、疫情等自然灾害无常规可循,且社会、人心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复杂,又因人的格局、认知层次不同,导致人们对许多人和事看不透说不清。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曾说过:“聪明难,糊涂尤难”;有句歌词也写道:人生就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因此半清醒半糊涂永远伴随着人的思维和认知,以致有时会抱着“听天由命”的想法任其发展,不做明确选择,有时还会带着从众心理跟随别人选择, 甚至先去求神问卦再做出某种选择。


      贪欲之心往往会遮住双眼,它是造成选择出现错误的最大原因,“齐人攫金”就是实例。人的本性中都存在追求名利财色的欲望,过之为贪,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忙来忙去的目的,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某种利益,生活中一切不合常理的现象背后一般都有某种利益,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所以当你想不通某件事时,就往利益两字上去想,也许就能想通。许多人都是因为贪心过重而上当受骗;上了贼船的人,一般还会帮着坏人把船开好,如传销、金融诈骗等。


       人性中除了有追求和满足名利财色等贪念欲望的“人心”外,还有顺应天地大道与生俱来的“道心”。道心就是人人都有的孝敬仁爱、亲情友情爱情、慈悯同情等善良之心或本心。早在2000多年前的《尚书·大禹谟》一书中就说过: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句话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华十六字心传’。《圣经》中也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和一个魔鬼”。


    《尚书》中所说的“人心惟危”,是说人心因为存有贪欲、嫉妒、怀疑等秉性是很危险、很难看透的。日本有位著名评论家曾说: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所以古人提出要时刻保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实生活中只要有人的地方一般都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江湖就是看表演,谁的演技高,谁的舞台就大。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因为人们看待事情的时代背境、利益角度及认知评判标准不同,才有了“绝对”的对错。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同样一件事,有的人说好,有的人就说不好;有的人赞成,有的人就反对。唐朝有个叫魏征的大臣曾对唐太宗说:有一年春天大旱,天上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于是种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叫好,而有些公子王孙因为雨天道路泥泞不能出行游玩,于是便报怨下雨令人心烦而不好。


     虽然认知决定选择,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碍于某种利害关系而装糊涂,也就是对人对事心里看得很明白,但却装作没看见、没听见或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从而不去做任何合乎常理的选择。无论你怎么想好意提醒他、关心他,他也不为之所动。所以有句名言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总是装睡的人”。


      人们选择的社交圈都是分层次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目的都是为了某种利益或亲情友情等情感方面的需要,当人的自身价值已失去或不被对方需要时,交往的感情和关系就会淡化和疏远。在许多社交关系中, 当你对别人有用时,人性是善良的;当你对别人没用时,人性是自私的。有人之所以对你亲近和忠诚,是由于你的价值所在。无论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其实并不取决于你对他有多好,而主要取决于你自身能力的大小,你手中的筹码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对待强者都是比较宽容的,但对待弱者却会斤斤计较。人心和感情是复杂多变的,人人都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和别人说,所以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不愿意打开的私密小盒子。


      情绪对认知和选择影响很大,许多情况下人们在愤怒悲伤等情绪下做出的选择,出错的概率就大。有的人由于一时冲动做出的错误选择,导致了巨大损失或婚姻家庭破裂,有的甚至带来了终生后悔和痛苦。正好古人所说:“性子越急,智慧越低;性子越稳,智慧越深”,所以遇事要冷静而沉稳,三思而后决定。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也说过:“情绪不好,是因为智慧不够”。


      疑心人皆有之,也很容易产生误会。人与人之间经常因为某些言语行为或缺乏沟通而产生疑心,甚至因为一个眼神也会怀疑半天,这就造成了很多误会和错误认知,从而形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伤害。疑心有时还会导致同事亲友断绝来往甚至反目成仇,所以疑心虽是人的天性,但不能动辄就杯弓蛇影、疑神疑鬼。


      恐惧是人的一大弱点, 国际心理学界研究认为:人们在遇到重大利害事情时总是习惯性地往坏处想,人们80%以上的恐惧担心都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自己在吓唬自己,当事情过去后才发现,之前所有的恐惧和担心都没有发生。所以古人提倡人们遇事要沉着冷静、“临畏不惧”,保持定力。治疗恐惧担心的良药是培养人的勇气,这也包括平时不要吓唬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气。


      人人都有痛苦和烦恼,烦恼主要有以下原因产生:一是经济条件差、生活工作压力大,疾病缠身等;二是名利财色等欲望和贪心得不到满足,求而不得、放又放不下;三是在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中,对一些人和事总是“看不透、想不开、放不下、忘不了”;四是吃亏上当、被人欺骗等。为此儒家倡导人们要乐天知命,安分守己,且应一日三省,常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之心。所以要想远离痛苦和烦恼,除了提高认知分辨能力、多加小心,还要学会经常自我反省,减少各种非分之想和傲慢心态,学会看淡和放下,保持心态平和,这样也许就能换成另一种活法。明代著名思想家洪应明曾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儒释道文化中亦有如下一句走出烦恼和痛苦且深含哲理的修心名言:“陷入念头便是迷,走出念头便是悟,大千世界,一念之间”。   

     

      有些事太过计较只能徒增生气和烦恼。晚清曾国藩提出了做人三不斗的原则:即“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清代郑板桥的传世墨宝“难得糊涂”一文亦可作为处世参照。当然,忍让和善良也要守住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因人而易,灵活应对。人生在世,应出世做人、入世做事,即要有菩萨心肠,也要有金钢手段。”做好人容易被欺负,做小人容易被孤立"。有些人”表面仁义、内心腹黑”,因此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善待。善良有时会被人利用或被人怀疑你的智商,所以善良需要带点锋芒,有时还要学会拒绝甚至翻脸。古人早有“升米养恩,斗米养仇”之说,故善良要送给那些懂得感恩和通情达理的人,而不是那些总想利用和伤害你的人。

       

      与人打交道情商很重要,情商就是对别人说话做事的态度及对人对事的处理表达方式。态度决定事态的发展,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许多争吵和矛盾都是因为态度不好或情绪冲动引起的,并非因为事情本身的利害和对错,所以注重培养良好的情商去处理社会和人际关系问题,比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

   

      每个人心中都有后悔的事情,这是因为人的认知在随着时间不断改变,你今天认为做得很对的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想起来又感到当时做得很不对,于是便会后悔不已,有些事情甚至会后悔终生,比如为教育孩子对其打骂、怀疑怨枉别人、因为选择错误而错过了某种机会等。其实这不是当时糊涂,而是由当时的认知水平决定的,所以有句名言说:遇事“不要急着下结论,也许一切背后另有隐情。”

         

      家庭主要是讲情的地方,而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庭中许多事情分不清对错,夫妻及家庭成员之间与社会交往不同,一言一行里都包含着隐隐的“情”,许多争执不需要讲道理。如夫妻之间,女方在意的是男方对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不重视对错;争吵时女性天生好翻旧账、又善于争辩,许多情况下讲道理只会越讲越纠缠不清、矛盾会不断升级,甚至闹成离婚。常言道:“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古人也曾说:“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女人的直觉和灵性远高于男人,所以有句名言说:“女人是神身边的婢女,当男人要做坏事的时候,就会启动女人的直觉和灵性。”


      凡事均应顺势而为,根据宇宙吸引力法则,共同命运(时代大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古人所说的“时也命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选择顺应国家法律和时代道德文明风尚的要求去做事,就是在顺应自然、顺势而为。因和果是对应关系,平时遵纪守法、谦虚友爱及乐于助人,就会常遇感恩、好运或贵人相助,同时灾祸也会远离己身,这就是“厚德载物“的意思。《易经》有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孔子在教育其弟子时也曾说:“女安则为之”,意思是说:如果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好了。


      人人都关心养生保健,因为健康影响生活和命运 。人是一性一命,统称性命,性是无形的精神和心灵,命是有形的身体和脏腑气血功能。养生贵在养性,次在是养命,故《黄帝内经》提出“养神为主、养形为辅"的养生原则,即以保持乐观心态、养好心情为主,其次做好顺时、饮食、睡眠和运动劳作等身体方面的养生。据国际医学界研究,人类70%以上的疾病都是因为生气烦恼等情绪因素引起的。心通大道,养好心态、心情和心灵,不仅是养生保健的根本,也是女性美容养颜的法宝,古人所说的“相由心生"即含此意。


      失眠是人的一大痛苦和烦恼,许多人晚上躺下后大脑就会天马行空、胡思乱想而引起各种焦虑烦恼导致失眠。用药物调理失眠仅是改善睡眠的一个方面,还应学会收心静心、学会“以心看念、以心止念”。心灵和大脑是人体的两套系统,心为性体,脑属命体。当自己能以第三者视角“以心看念”时,就能随时觉察情绪念头的出没,而在觉察的同时,这些情绪念头就会悄然消失,心灵就会随之归于平静而较快入睡。这就是古代《千金要方》中所说的睡眠心法:即“先睡心后睡眼”。

         

      人们普遍疑惑不解的是:为何有些胡作非为的人却一直生活的富贵安祥、顺风顺水?其实人各有其命,正如有句名言所说:“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世界上凡事都是因果相应,得失并存,有利有弊,正如有部电影台词所说:“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所以过好自己就行,无需去羡慕和攀比别人,平安健康才是最大的福份。古代圣贤均倡导人们要各自“安分守己”、“乐天知命”;《圣经》中也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总之,一切选择都离不开天赋、智慧和认知,你的选择和生活现状就是你的命中所定。要想得到某些改变,就要修正和改变善恶心性、培养善行善念、提高品德修养和认知、从善如流。故民间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人间祸福事,尽在一念中”之说。


作者简介:           

刘太奎,笔名百川,男,山东省青州市人,法学本科学历,自幼热爱古代传统文化,尤喜文学诗词,已有许多作品被入选书籍出版或网刋发表。作者创作的诗词《忆中华英魂》,在2016年中华诗词研究院(该院隶属国务院参事室、中共中央文史研究馆直属管理)举办的“全国纪念南京大屠杀有奖大赛”中获奖,并在该院官网上发表。作者创作的诗词《深谷小船》,于2017年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全国诗文有奖大赛中获奖,并于2018年1月27日到最高人民法院参会领奖。


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
征稿通知
征稿内容:
1、文学作品:新诗每人限2首 每首30行诗投稿;旧体诗词每人5首,要格律准确对仗工整;散文诗和辞赋每人限1章,1000字;散文:每人限1篇2000字;
2、书画作品:书法-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等书体不限,尺寸不限,草书、篆书需另附释文;美术:国画、油画、素描、篆刻、摄影等,各种形式不限,尺寸不限;提倡书写内容为原创诗词;书画来稿以手机或相机拍摄的作品高清图片,内容清晰完整,落款签章,每人限5张左右
投稿方式:
1、征文邮箱:3417682475@qq.com(邮件主题需注明:作者姓名+炎黄杯+作品标题,例如:李白+炎黄杯+将进酒、君不见);
2、添加中华作家网办公微信投稿:
中华作家网微信号:zhonghuazuojiawang
征稿日期:即日起至6月26日
标题链接:
权威| “中华文丛”图书出版征稿 承接排版设计印刷
 2024“羲之杯”国际诗书画大赛征稿通知
第2届“李白杯”《中国诗歌·百家》大赛征稿通知
《丰功伟业》-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当代文学艺术大赛征稿通知


阅读70
分享
滚动公告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010-52128322,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