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养宗:当下现代诗语境下的叙述与抒情

作者:汤养宗
2024-12-29
来源:中华作家网

编者按:本文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著名诗人汤养宗出席由中华作家网、中国文学网等主办,2024年12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厦门安养中心隆重召开的第2届中国作家诗人艺术家交流峰会暨第2届“魅力中国”征文颁奖典礼的创作指导讲话稿,现整理发表分享给各位读者,致谢汤老师。


20241229


汤养宗,1959出生,当代诗人,闽东霞浦人,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副主席。主要诗集有《去人间》《制秤者说》《一个人大摆宴席 汤养宗集 1984-2015》《三人颂》《水上吉普赛》《伟大的蓝色》及散文集《书生的王位》等多种。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丁玲文学奖诗歌成就奖、储吉旺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年度诗人奖、中国年度最佳诗歌奖、新时代诗论奖等奖项,写有一定数量的诗学随笔,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传播。



当下现代诗语境下的叙述与抒情

汤养宗


   在大师林立及经过一百来年汉诗写作摸索臻至成熟的背景下,继续写诗是为难的。各种理念都已具备,伟大的作品也不缺少,写诗就是想让诗歌在自己的手上还有没有新的可能。

    郎酒集团董事长说到:郎酒与茅台酒相比,但永远距离五十公里

    郎酒厂址与茅台厂址同处赤水河边,一水隔出贵州省与四川省。而赤水河成了一条空间走廊,郎酒这边空气中的酒因子可以因这条走廊被随风刮走,而茅台镇是天然的燕窝地,千百年来盘旋在空气中的酒因子给了茅台酒的制造起到了神秘的作用。

    这种距离用追赶是无法达到的,它是地理上的局限,也是天意。尽管他们在酿造技术上也是一流的。

    对于许多诗人而言,我们也有命运上的五十公里。我们在刻苦中成就了自己的诗歌,但我们也有无法克服的“五十公里”。

    诗人也许可以认命,但诗歌给了诗人一生一事无成的快乐。这也是一个诗人总是要继续写下去的理由。

    这欢乐来自对语言的演绎,来自它把我们带到远方的情怀,它貌似大而无当或者空而无当,却可以作用于人的一生。


要写下去,必须要承载与分解当下写作中的种种途径。当下现代诗语境下的叙述与抒情的关系,就是被许多诗人问诘到的问题。

    单纯的抒情在诗歌中所形成的空洞,不及物,线性化思维等诟病一越来越被诗人们所看清。相对于传统中窄小与线性的诗意,诗人们追求的拓展难度与空间自由的写作,并顺应地应和到在诗意中植入叙述叙事的多维化空间。

    必须指出,诗歌中无论采用哪一种手段,最终都要实现诗意的充盈与成立。

    而什么叫“诗意”?诗意便是在一首诗的建设中促使文字在这首诗歌中“意味的延时性”。叙述性写作正是避开纯抒情的单一性,把抒情空间拆散,把叙事叙述作为拓展诗意空间的多维度化与复杂化来建设。

    这种带有浓重的后现代意识的文字手段,使诗人身处文字空间中具有更大的宣泄才华的空间。他们表现出来的更为散漫的文字偏好,让一首诗的诗意在叙述对象不断的腾挪及转借抒情对象的转调抒情中,诞生出这首诗更丰富更诡秘的诗意空间

    这首诗的达成途径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叙述是散漫而缓慢的,已脱离了已有的抒写传统模式。整个诗意是及物的,而不是空泛漂浮的。

    总之,这是一种更为宽广的抒情。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曾一直提倡诗歌中的难度写作,又苦于手上乏术,现在有了:

    第一,它使诗意的叙述维度更为复杂。我们知道,总是那些“分开的东西”让我们看到更完备的“整体”;总是那些“迷离的”让我们趋从于更大的整合;总是那些“本来不可信的”责令我们观察到的事物变得“更加可靠”。诗歌叙写的路子,立即变得纵横捭阖或曲径通幽。

    第二,叙述中多维文字的展开,让一首诗的时空关系变得复杂多变。叙述的文字边缘往往随着空间的蔓延伸展而多出时空的形状。一首诗歌中文字走到哪里,它的意味空间也跟着成为什么样子。叙述具有自己的时间形状。叙述的时间性来自每一个写作者对文字拥有的空间经纬感,让叙述者站在多角度用不同的时间说着同一个事物的问题,构成了这个作品在叙述上所形成的时间形状

写作是一项毫无胜算的事,或者是一场久拖未愈的病,什么时候病好了,诗歌也就胜利了。

2024-12-9


阅读5728
分享
滚动公告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