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中国·2022华语诗歌散文大赛】参赛:张桂娟

张桂娟
2022-06-10
来源:中华作家网

微信图片_20220610233457.png


《一个美好的故事》

张桂娟


小区里的那个菜摊是牡丹摆的。前段时间,我发现小区里撑起了一把遮阳伞,伞底下一把椅子,两张小条桌。一开始没怎么注意,以为是疫情防控做宣传用的,后来又路过几次,才发现伞底下还有一个储物架,上面放了为数不多的几样菜。菜被码得整整齐齐,分区放置着,明码标价。要不是桌上放着一台电子秤和一个收款用的小木箱,很容易让人认为那些菜是用来展览的。走过几次也不见有主人张罗生意,收款用的小木箱上贴了一个二维码,还象征性地挂着一把小铜锁,锁并没有锁上,看起来摊主也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前天午休时间,我有急事外出,路过菜摊时,看到牡丹正用一把喷水壶仔细地往那些蔬菜上喷水,执着而认真,蔬菜在她的精心照护下保持着很好的卖相。后来,慢慢地知道了牡丹和她的菜摊的故事。

牡丹是近几年才搬来我们小区的,住的是父母的房子,据说是为了孩子们上学和父母换了房子住。牡丹三十四五岁的样子,有三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十来岁,小的是一对龙凤胎,七八岁,都在附近的一所小学读书。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只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来家住几天。牡丹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智力受到一些影响,她只糊弄着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她看人世界是繁华正经的,对各人她都敬重。”这句话用在牡丹身上也恰如其分,她能扯着嗓子吵架一般和耳背的老人打招呼、聊天,也能用独特的“婴语 ”把咿呀学语的孩子逗得咯咯笑。她中等身材,微胖,红润的圆脸上时刻洋溢着饱满的热情和不加修饰的欢欣快乐,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朵全面绽放的牡丹花,所以牡丹这个名字就被叫了起来,至于她真实的姓名,可能小区里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牡丹家的生活很拮据。她自己没有工作,丈夫一人打工养活一家五口人。好在孩子们吃穿不挑剔,牡丹又是个乐天派,所以日子虽然清苦,她们却并不窘迫,在小区里经常看到牡丹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时,娘几个也是一路有说有笑,乐乐呵呵的。

大家和她熟悉以后就有些好心的邻居明里暗里接济她一下,送点吃的用的,有时候大人们过时的衣服或者孩子们穿小的衣服,连同文具之类也送她一些。牡丹对此感恩戴德,每次遇见这些邻居,她总是一遍遍的述说,一遍遍的表达谢意,还让她的孩子也感谢邻居们的帮助。这时候她的孩子们并不像她那样满腔热情地急于表达谢意,他们都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时不时抬起头用羞涩的眼神看着眼前被他们的妈妈称作“恩人”的邻居们,幼稚的脸上是腼腆的笑。尽管邻居们一再表示她不用这样,把孩子都弄得不好意思,牡丹却还是老样子,有时弄的邻居们也很尴尬。

和牡丹住对门的刘姐在菜市场卖菜,她的女儿和牡丹的大女儿同学,她平时没少帮衬牡丹,有时卖剩的菜直接拿回家送给她,还经常让女儿带对门的同学来家里吃饭。和孩子接触多了自然就亲密一些,孩子的一些心里话也会跟她说。十几岁的孩子知道要好了,贫穷毕竟不是件光荣的事情,邻居们的好心帮助有时也会给这个孩子造成一些心理压力。刘姐是个热心肠的人,她找到楼长反映了牡丹一家的情况,请求楼长务必多操心给牡丹谋一份差事,让她力所能及的干点活补贴家用。于是在楼长与物业、业主多方协调、沟通后,牡丹的菜摊就在小区里开张了。不用说,菜就由刘姐保障低价供应。

菜摊是开张了,牡丹并没有一直守菜摊,她要照顾一家人的柴米油盐,还要接送孩子们上下学,还主动承担了菜摊周边的环境保洁工作。多数时候人们来买菜都是自己称菜,按价付款,手机付费的扫码,现金就直接放进那个不上锁的收款箱里。只有下午孩子们放学后,牡丹的保洁工作也基本完成,她才会踏踏实实地坐在那里卖菜,孩子们就在小条桌上写作业或者帮妈妈照顾菜摊生意。对来买菜的人,牡丹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孩子们则会送上一个幸福满足的笑脸。

有一次,我经过菜摊时被牡丹喊住了,她兴奋地对我说:“姐,我今天卖菜已经挣到一百多了呢!”我看了一眼她的菜摊,就这个储物架的容量,一天的菜都卖完也不足以挣到一百块,这才刚过午呢。我笑说她算的糊涂账。牡丹一听,拉我坐下,她又一遍开始核算二维码收款和小木箱里的现金,算到最后,还真是挣了一百多!

其实,在牡丹开始清点菜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她的“高收入”背后汇聚了多少邻居的善意。这些朴实的邻居们,他们不会把“扶志”、“扶智”这样的口号挂在嘴边,但是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国家的扶贫政策做了最好的诠释。

以前,我总觉得这个小区里的住户鱼龙混杂,大家像沙拉一样搅拌在一起,没有融合度,没有归属感,彼此之间客气到冷漠。站在牡丹的菜摊前,我又一次意识到,“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朴素的观念,毕竟还是深印到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东西。“你我向上,国家向前”!我忽然觉得小区里阳光灿烂,微风轻柔,连空气里都氤氲着香甜熨帖的滋味,真好!


张桂娟,女,汉族,山东省莒县人,中共党员,医务工作者。业余爱好读书、运动。作品散见于各公众号平台及大众网、鲁网等网站。

阅读97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滚动公告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文章的观点、立场仅代表作者的观点、立场不代表中华作家网的观点、立场,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处理。